2月25日,当代中国研究所举办国史讲座第78讲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以下简称《国史稿》)系列讲座第一讲,邀请中顾委原秘书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国史稿》副主编李力安就研究国史和编写《国史稿》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专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我所所长李捷主持讲座。
李力安同志在报告中主要讲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有治史的优良传统
李力安指出,从司马迁编写《史记》开始有了国史,我们继承了这个治史的优良传统。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不只是从二十四史排列下来的第二十七史,它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执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第一史。过去写的一直到明朝的历史都是封建社会的,甚至更早的还是奴隶社会的。到了清朝后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到了中华民国也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跟过去的历史不同的。我们虽然继承了过去治史的传统,但编史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是完全不同的。
二、编写国史要有坚定明确的立场和观点
李力安指出,我们的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继承鸦片战争以来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愿望,是数以千万计英烈英勇奋斗了28年建立起来的,不是开一个政治协商会议就能建立起来的。因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是这样建国的,所以我们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我们要保护这个国家。写这个国史,不仅是要存史、资政、育人,而且要护国。如果这个历史写不好,我们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有可能被人污蔑、丑化。因此必须要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写好新中国的历史,否则就会歪曲甚至否定新中国的历史。
三、《国史稿》的鲜明特色是当代人治当代史
李力安指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昨天的事就成为历史。但我们是当代人治当代史,有许多工作和任务还正在进行,没有完成;许多重大事情还要经过实践检验和时间沉淀,才能真正认识。因此不能把昨天的所有的事都立即写到国史上去,只能先写已经成熟的,所以我们分卷写。比如说,过去我们的领袖毛泽东曾经在“大跃进”中讲过“人民公社好”,于是全国都建立了人民公社。但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后,发现人民公社这种形式不好,政企合一,全国一致,平均主义,不利于发展生产,不利于人民的利益,所以后来改变了人民公社这种形式,政权是政权,生产是生产。又比如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初提出过“革命委员会”好,此后从省到基层一直到生产队,从党政机关一直到各个部门、学校、企业全部都是革命委员会。到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十几年的检验,感到革命委员会这种形式不好,不能采取这种形式,该是部就是部,该是党委就是党委,各个政权的部委及群众团体里面设党组。所以,如果没有经过时间沉淀,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就把毛泽东说的“人民公社好”、“革命委员会好”等内容写到国史里面去,这个国史就站不住脚,还得被推翻。我们分卷写就是把已经成熟的先写进国史。我们党的历史也是这样写的。现在出版的党史还是第一卷、第二卷,当然以后肯定还有第三卷,要继续写下去。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我们要一卷一卷地写下去。
四、研究编撰国史要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李力安指出,我们研究编撰国史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一切事情与事件的叙述评论都有可靠的材料,而且论从史出,不是靠我们少数人的脑子来主观判定对错。既不夸大我们的成绩,也不讳言我们的缺点、失误或者错误。但国史不是堆砌史料,更不是“豆腐账”。认为把所有材料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只要是曾经发生过的,就都记录上,以为这就是国史,不是这样的,这只能是史料。因此记述评论时要有重要的方面,有不重要的方面;有主流的方面,有支流的方面。叙述或评论某个事情时,应宜粗则粗,宜细则细,不能都写。写成绩不是为了夸耀我们自己有功劳,而是为了让读者领会我们取得成就的经验,让后来者接受这个经验,并结合新时期的实际情况,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工作搞得更好;写缺点错误是为了让后人接受所以犯错误的教训,今后不要重复。这就是常说的“资政育人”,让各级领导参考我们的经验教训。这就是科学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历史观。
五、《国史稿》是在中央领导关怀支持下集体劳动的成果
李力安指出,20年来,这套五卷本的《国史稿》一直是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由原中央党史领导小组副组长邓力群同志主持的,当代所全体同志参与了这项工作。还有我们邀请参加讨论和提意见的所外几十位专家学者;还有被聘请参与统稿的北京大学的梁柱同志、中国人民大学的周新城同志;特别要提到的是按中央决定两次审读书稿的中央30个部委及第三次审读书稿的18个部委和统计局的同志。最后由中央批准,当代中国研究所编著,人民出版社和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现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的有,外国的也有,但真正用这么长的时间,看了这么多的材料,有这么多的人参加讨论审读,最后由党中央批准出版,这是唯一的一部。假如没有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要我们当代所自己请30个部委审读,根本做不到,想都不敢想。中央对《国史稿》十分重视,不仅看了一次,而且看了两次,最后还有18个部委看第三次。所以这部权威的《国史稿》是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数以百计的人集体劳动的成果。我们坚持集思广益、开放的思想和方法来编撰国史,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在研究和编撰《国史稿》的过程中也锻炼培养了不少干部,希望以后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既出成果,也出干部。
李捷在讲座开始前阐明了举办《国史稿》系列讲座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编写国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此次系列讲座是搞好创新工程几部专门史的重要举措,是顺利实现当代所第二步发展设想的重要开端。通过这样的讲座,能够把老一辈在国史研究中所坚持的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的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坚持的治学作风和良好经验传承下去,把当代所第一步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在实现第二步发展设想中得到坚持和发扬光大。
讲座结束后,李捷同志谈了自己的感想。他指出,李力安同志没有直接讲大道理,而是从很具体但又很实在很管用的一些方面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首先,中国有几千年绵延不断治史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今天修国史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一方面要继承这种治史传统,同时又要认识到我们的国史与前面的26部历史有本质的不同。这个道理虽然很朴素,但很深刻,足以让我们长期深入地去思考。其次,编写国史除了资政育人以外,还有一个护国的任务。历史的是非及评判直接关系到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方向的大问题。我们既要搞国史的基本建设,也要拿起我们的笔,对一些重大是非问题发出我们的声音。再次,《国史稿》出版后,我们国史人的任务远未结束。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向前发展,我们的国史就要继续写下去。编修国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当代所三步走的发展设想,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精神,也是为续写《国史稿》后面若干卷做重要准备。本着资政育人存史护国的神圣使命,来不断续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我们当代所义不容辞的责任。最后,要实现真正的理论创新,要使国史编研既出成果,又出人才,就要面向基层,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的丰富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写出鲜活的、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国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力安同志的讲座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值得我们很好地思考和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