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 媒体评论
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发布时间: 2015-11-12    作者:    来源:求是理论网 2015-11-12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三五”规划)已经公布。这次会议对于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把全会精神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深入学习五中全会精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系列理论专版,集中推介我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各基地和社科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心得,敬请关注。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南华大学基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关于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条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的等各要素及其内在逻辑联系的新认识。
  创新成为发展动力新基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逐步从传统的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更多的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质量,必须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使人才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新基点,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协调形成发展平衡新结构
  协调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协调性,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平衡发展的新结构。
  绿色成就发展永续新条件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党对永续发展必要条件的新认识。要彻底转变过去“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落后思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将绿色发展观念深植进人们的价值观和生产观当中,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促进发展战略新格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赢得经济发展和世界竞争的主动权。中国的开放不仅为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创造条件,也为世界走向共享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共享实现发展目的新诉求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发展目的的新诉求,是发展方向的科学概括。发展好不好、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发展成果。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两极分化”等社会公平问题,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到2020年,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彻底脱贫,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执笔:罗成翼 代艳丽)
  切实把握“双中高”的目标要求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水平。科学规划并大力推进“十三五”期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三大特点,切实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双中高”目标要求。
  经济运行要以提质为主,发展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发展阶段的必然反映,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规律。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但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今后5年的GDP增速必须保持在6.5%以上。而从当前深层次经济结构看,我国经济存在某些失衡。内部失衡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即过渡的投资和消费的不足;外部失衡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要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确保国民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着重解决经济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高速换挡,实际上就是为了调结构转方式,促使产业优化升级,向经济发展提质转变。要实现以上目标,则必须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系统分析,统筹推进。
  增长引擎要以创新为魂,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其显著特征就是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为此,应做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和完善创新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和管理机制,为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突出做好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升级;通过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抢占产业链的高端,推进经济发展从粗放到集约化的发展,切实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的绿色、高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而从我省来看,应当把握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好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及相关配套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国家级园区为载体,以汽车制造、海工装备、云计算等优势产业为依托,打造湖南创新驱动的样板区。
  动力之源要以人才为本,向人力资源科学开发索求。在我国劳动力绝对数量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快的形势下,必须及时对人口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作出调整,建立与跨入中高收入阶段相适应的政策和机制,冲破“中等收入陷阱”。同时,应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及时从中低端人口数量红利向中高端人才质量红利转变。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推进机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我省应结合“双一流”的三步走目标,科学规划我省学科建设,优化和调整学科布局,强化高层次人才在促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中高等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能力,鼓励扶持毕业生创新创业。
  战略基点要以开放为重,用高水平的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既存在挑战,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切实把握经济发展的“双中高”目标要求,需要我们在统筹科学发展、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内涵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高水平扩大开放,参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经济交融合作,为中国经济的长期中高速增长赢得广阔的战略回旋空间。具体而言,湖南经济的转型提质,应抓住发展机遇,着力发掘做大新增长点;大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以及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新兴业态与产业,着力将长株潭打造成为全省乃至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核心增长极;加强全省交通规划并顺应高铁时代的到来,完善提升沿线城镇、区域的发展定位、战略思路和产业布局,将沿线地区打造成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带。
  (执笔:刘婷)
  正确认识“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基地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对李克强总理在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所提“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形势判断进一步明确,也就是说从短期表象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放缓或波动现象,而就内在本质而言总体发展态势依然将呈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稳定发展局面。这一关于“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既有力驳斥了国外“唱衰中国”的各种不良舆论,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易被忽视的难题困境。科学地把握好这一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持续企稳向好。
  正确认识“形有波动”的客观必然性,这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存在关联。就国际环境而言,全球经济疲软、贸易颓势持续造成连锁反应,保护主义势力与贸易壁垒不断抬头,地缘政治关系日趋复杂与紧张,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争夺越发激烈,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盘根错节等,给“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持续的与多维的。就国内任务而言,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产业创新升级与结构调整尚处初期,全方位消费能力有待挖掘,普惠性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还需健全,生态环境与社会协同发展路径还不明晰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形有波动”有其必然性,波动不可避免。因而,必须转变长期以来对经济社会发展“高增长、高积累”的认知预期,适应在国际环境和国内任务双重压力下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将“形有波动”视为全面深化改革期必要调整所呈现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轨迹,而不因暂时、表面的波动失去我们应有的定力。
  理性分析“势仍向好”的现实可能性,这是由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与系统完善的发展理念所共同决定的。就发展机遇而言,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在动力层面,经济社会发展由资源驱动、投资驱动、人力驱动、政策驱动等转为创新驱动;在技术层面,新一轮技术革命与全球治理体系深化改革营造了更合理的发展环境;在任务层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与党建的全景式任务描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动力机遇是起点,技术机遇是保障,任务机遇是方向,三种发展机遇相辅相成、生机无限。而就发展理念而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建议》的最核心内容: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位的创新将重塑社会肌体;协调发展是内在要求,全面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新型四化、软硬实力等将缔造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发展是基本保障,两型社会与美丽中国建设将不断激发良好生态之于发展的助推潜质;开放发展是必由之路,更大程度和范围地融入国际发展体系将提升国家形象与话语权力;共享发展是本质要求,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成果的发展将赢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所以“势仍向好”是有依据的,发展通道因动力、技术与任务的变革而延长,发展截面因理念的革新而拓展,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从“形有波动”与“势仍向好”不可割裂的关系来看,应以辩证方法论来树立“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形有波动”与“势仍向好”一方面反映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另一方面更是提供了对“十三五”时期发展预判与掌控的方法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与以往发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形势的重大变化,而对于这种变化需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即:“形”上经济增速放缓,但“势”上还处于正常区间;“形”上旧有产业驱动乏力,但“势”上新兴产业与服务业正在崛起;“形”上发展不平衡、不持续、不健康情况依然存在,但“势”上全新发展模式体系即将形成,等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只有正确认识“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的形势,树立起以发展为核心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突破旧模式的桎梏,推动国家发展迈向新阶段。
  (执笔人:张卫良、胡文根)
  必须遵循六个坚持的原则
  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等六个原则,为“十三五”发展基本理念的贯彻、重大举措的实施、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没有人民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就不可能如期实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尊重和释放亿万人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十三五”发展提供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亿万人民共同推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是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基本依据,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如期实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完善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如期实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让亿万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来引领发展方向、推动发展进程、保障发展成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始终坚持严格执法,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推进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国内,全方位对外开放,让亿万人民享受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是如期实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既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又重视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为如期实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必须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 执笔:王绍平)
  “十二五”对“十三五”的启示
  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十二五”一路走来,湖南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综合实力的大提升、城乡面貌的大改变、人民生活的大改善。湖南“十二五”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发展经验。
  弘扬湖湘精神,求真务实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二五”期间,湖南大力发扬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真改、实改、深改、快改,着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提高认识,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善于战略设计,加强科学规划决策。规划是未来发展的蓝图,规划的战略高度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空间。湖南坚持把“四化两型”作为总战略,把“两个加快”、“两个率先”作为总任务,把“四个湖南”建设作为总目标,把“富民强省”作为总追求,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书写辉煌的历史华章,为全省稳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推动干部想事干事。最近三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周强、徐守盛新老交替、平稳过渡,坚持前后相继、一以贯之地干,保持工作的延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他们坚持“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充分调动了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透过成绩找规律,湖南“十二五”发展经验对“十三五”的启示是: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要形成干部群众想事干事成事的强大合力;主要领导善谋事是前提,干部会干事是基础,群众能成事是保障。
  主要领导应善谋事。地方各级主要领导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担当可贵,要明使命、负责任、勇担当;要通过学习、思考、创新,切实抓好部署、督查、落实。要认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一带一部”战略定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促进“三量齐升”、“四化两型”,分类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级干部要会干事。建立干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干部能激情、务实、团结、干净干事。既引领全体党员和干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保持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又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加强考核督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以实干促工作,以实绩论英雄”的氛围和导向,激励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保障政令畅通。
  基层群众能干成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上是全民的事业,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干部要改变“为民作主”的传统思维,创造“让民作主”的条件和氛围。通过宣传倡导、思想指导、教育劝导、活动引导、利益诱导等方式让群众自主、自觉、自愿参与,认识、认同、认可、认真支持,民情通达、民生改善、民权保障满意,提高参与度、支持度、满意度,保障基层群众创业创新会成事。同时,应鼓励全民创新创业。从湖南来看,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都在纷纷涌现,改革的深入激发了广大群众特别是年青人的创新创业热情。我们要顺势而为,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财税金融政策引导和扶持,采取更精准的措施,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让创新创业精神蔚然成风。
  (执笔:艾医卫)
    1. 用不懈奋斗创造光辉业绩
    2.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3. 把握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4.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5. 为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6. 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理论发展史
    7.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8. 准确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要求
    9. 实现奋斗目标,关键在党
    10. 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