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三五”、“四五”时期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
发布时间: 2011-10-20    作者:匡长福    来源: 2011-10-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坚持计划生育,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等四方面的任务和目标。回顾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三五”、“四五”时期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尤其是这一时期在区域协调发展、农村普及教育、环境保护和计划生育四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无疑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一定的良好基础,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改变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

  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三五”、“四五”时期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得到缩小,初步改变了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绝大多数项目开工并完成于“三五”、“四五”计划时期的“三线建设”,它不仅在中国五年计划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为缩小东西部区域发展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1964年开始,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以工业交通和国防科技基本建设为目标的三线建设,国家共投入资金2052亿元,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建成了1100个大中型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校事业单位。

  在交通运输方面,西部地区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和支线。从1965年起,相继建成川黔、贵昆、成昆、湘黔、襄渝、阳安、太焦、焦枝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等10条干线,加上支线和专线,共新增铁路8046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增里数的55%,使三线地区的铁路占全国的比重由1964年的192%提高到347%,货物周转量增长4倍多,占全国总量的1/3。这一时期,公路建设也得到了很快发展,新增里数2278万公里,占全国新增里数的55%。这些铁路公路的建设较大地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闭塞的状况,不仅在当时适应战备的需要,而且对以后内地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基础工业方面,西部地区建成了一大批机械工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重点企业和基地。1965~1975年,三线地区建成的机械工业大中型项目共124个。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等骨干企业的汽车年产量已占当时全国的1/3。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锅炉厂等重点企业,形成了内地电机工业的主要体系。12个重型机器、矿山、起重、压延机械厂使三线地区具有了较强的重型机器设备制造能力。三线地区初步形成了重庆、成都、贵阳、汉中、西宁等新的机械工业基地,到1979年,机械产品生产能力已相当于1965年的全国水平。能源工业是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主要有贵州六枝、盘县、水城地区和陕西渭北地区的煤炭基地,湖北葛洲坝水电站,甘肃的刘家峡、八盘峡水电站,贵州的乌江渡水电站,四川石油天然气开发,陕西秦岭火电站等。到1975年三线地区的煤炭产量已从1964年的8367万吨增加到21200万吨,占全国同期增长总额的479%;年发电量已从1964的149亿度增加到635亿度,到1984年,贵州六盘水煤炭还可以支援外省300万吨,初步改变了江南无煤炭调出省的状况。原材料工业方面,钢铁工业是三线工业投资最多的。四川除建成攀枝花钢铁基地外,还有以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长城钢铁厂、成都无缝钢管厂为骨干的重庆、成都钢铁基地;铜、铝工业基地分布在四川西昌、甘肃兰州等地,其中西南铝加工厂是当时全国唯一可以生产大型军用铝锻件的企业。这一时期共建成钢铁企业984个,工业总产值比1964年增长45倍;建成有色金属企业945个,占全国总数的41%,10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50%。

  从1964年到1980年,国家对三线地区累计投资达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年至1964年投资总和的3倍。从1966~1980年的三个五年计划,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1145亿元,占全国同期新增的3358%,相当于三线地区1953~1965年新增总和的222倍。三线地区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由1964年的28681亿元增长到1980年的143598亿元,增长了4倍;占全国比例由2912%增长到385%。职工人数由32565万增加到11295万,增长246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由1421万增加到3395万,增长了138倍。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增长392倍。1980年与1964年相比,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原煤增长26倍,发电量增长65倍,生铁增长56倍,钢材增长64倍,钢增长5倍,10种有色金属增长54倍,磷矿石增长164倍,化肥增长15倍,发电设备增长60多倍,机床增长548倍,汽车增长41倍。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
    2. 创新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列车驶往更好方向
    3. 经济学家预期今年经济平稳增长 看好政府职能转变
    4. 年终经济述评:千方百计控物价 多策并举惠民生
    5. 抓住经济向好时机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6. 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7. 李克强:以新理念新动能推结构升级
    8.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9. 李克强看望政协经济、农业界委员并参加讨论
    10. 李克强:用双发动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前行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