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新思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由于我国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不发达是一个重要的国情,发展经济理应是党和国家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毛泽东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工作的重点应由农村转向城市,要学会管理城市并建设城市,城市工作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八大”明确提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57年毛泽东强调“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6页。尔后,他再次强调说,要“把党的工作的着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全党注意”,《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并从“开除球籍”的高度强调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鉴于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教训,为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毛泽东提出了安排国民经济建设要以“农、轻、重”为顺序的思想。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指出:我们的提法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并强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总方针。毛泽东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国家,应当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比单有中央的积极性更好。他主张既统一、又分权,在统一的前提下,各省各搞一套,并强调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这为后来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由于生产关系改变过快,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既不利于生产经营,也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和思考。1956年,毛泽东约见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要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毛泽东针对1958年“共产风”中出现的无视商品生产和交换、否定价值规律的倾向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不彻底和不严肃的态度,是不承认客观的表现。他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又说,不能把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要看他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9页。“不要怕,不会导致资本主义”。《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0页。只有“商品性的农产品发展了,才能供应工业人口的需要,才能发展工业”。《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0页。他在批评“共产风”时强调对县社两级干部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谁违反这个原则谁就要犯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