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九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邓小平、陈云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起步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陈东林    来源: 2010-10-18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制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开始国民经济调整。但是由于党内认识不一致,争论很大。9月,陈云将财政部整理的《关于1950—1979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基本建设的资料》印发中央负责人。材料指出,建国以来历次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是出在基本建设超过了财力、物力,大上大下,情况一好就折腾等。《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陈云在中央会议上重申,经济调整是必要的。一是不能靠赤字搞建设,二是利用外资的可能是有限的。像宝钢、平果铝矿、三峡水电站等那样大的工程,每个五年计划大体上只能建成一个。陈云总结说,我们应该探索在不再折腾的条件下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同上书,第250—252页。

  1980年3月,邓小平对陈云的“不再折腾”给予高度评价说:陈云同志出了个题目,就是积累和消费保持什么比例。过去的教训是超过了,总以为积累率越高,建设速度就越快。年底,他又决定性地表态说:“我完全同意陈云同志的意见,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是要抓调整,改革要服从于调整。”《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266页。

  同时,邓小平认识调整的侧重点与陈云又有所不同。关于发展速度,他说:“我赞成劲可鼓不可泄”。调整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创造条件,使得在调整过程中,特别是调整以后,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如果到1982年、1983年,我们的速度不能够更快一点,我看交不了账。”关于利用外资,邓小平赞成陈云的利用外资要有限度的考虑,也赞成陈云的意见,对引进项目要一个一个具体研究,特别吃亏的我们不干。他又指出,外资“不管哪一种,我们都要利用,因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这个条件不用太可惜了”,“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7—199页。

  而陈云在领导调整工作中,也注意遵循邓小平“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的长远战略。从日本引进资金和技术设备建设宝钢,是当时22个大引进项目中最大的,占当年签订引进资金的60%。1978年为宝钢建设已经追加投资十几亿元,是上马还是下马?为了补救宝钢仓促上马的不足,陈云反复三次考虑。第一次,认为应该基本立足国内,买技术,买专利,只进口关键设备。第二次,他到上海听汇报后,担心单靠现有技术上不去,想设备全部进口,同时也买制造技术,买专利。第三次,他离开上海时,又认为还是按照三委三部和银行的意见办。《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47页。1979年9月,中央同意陈云、李先念批准上报的报告:宝钢一期工程继续干,二期工程延期;二期对外已签的合同进行赔偿,已进口的设备妥善保管。这样,在调整中对外引进仍有发展,避免了一些经济损失。

  事实上,邓小平也在陈云的“自由外汇不足”的考虑之外,开辟了一个“善于利用外资”新思路。他说,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我认为应该坚持。问题是怎样善于使用,较快见效,解决好偿还能力问题。我们干几件事,慢慢就懂了。《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8—199页。当时,22个大引进项目中的仪征化纤工程被调整下马后,因国内确实急需,有关部门心有不甘,继续探索新办法。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找到邓小平,在他的支持下,1981年通过在日本发行100亿日元债券,分别从德国和日本引进主要装置及技术,使工程1982年1月开工,1984年第一套生产装置就投产。此次集资被称为“仪征模式”,开创了国家重大项目由财政拨款改为境外发债券的先例。

  在邓小平、陈云领导下,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的部署得以坚决实施,并且取得了重要的成效,为以后几十年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邓、陈相辅相成的领导机制,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邓小平与陈云若干经济思想侧重点的比较

  (一)关于经济建设发展速度

  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侧重点,是他晚年总结的“上新台阶”的飞跃思想。

  1991年8月,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十年时说:“这一段总结经济工作的经验,重点放在哪里?我看还是放在坚持改革开放上。没有改革开放十年经济发展的那个飞跃,取得顺利调整是不可能的。强调稳定是对的,但强调得过分就可能丧失时机。”“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总结经验,稳这个字是需要的,但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就落在后面了。要研究一下,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8、369页。

  1992年1—2月,他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又谈道:“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上书,第375、377页。

    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2.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性贡献
    4. 论邓小平对我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贡献
    5. 刘国新: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到总体小康的实现
    6. 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论述中蕴含的宏观调控思想
    7.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8.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9.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10.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