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形成过程及其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 2011-10-18    作者:冷兆松    来源: 2009-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这是被‘四人帮’搞乱了的一个重大问题。”同上书,第95~96页。“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同上书,第96页。

  (5)提出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同时,要“努力向外国学习”。

  邓小平说:“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6)提出衡量科学研究机构党委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指出必须实行科技体制改革。

  “能不能把我国的科学技术尽快地搞上去,关键在于我们党是不是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同上书,第96页。“科学研究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要出又多又好的科学技术成果,出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人才。衡量一个科学研究机构党委的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也应当是看它能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个基本任务。”“科学研究机构要建立技术责任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这是重要的组织措施。它既有利于加强党委的领导,又有利于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同上书,第97页。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和政策化的奠基之作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所系统论证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以这个基本原理为指导所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促进科技、经济发展的方针、原则和政策,对纠正十年“文革”中否定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发挥了拨乱反正的历史性作用。《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继承和发展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科技发展的正确思想,开创了以“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永远都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同上书,第91页。为根本特征的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为1988年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83年9月13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荣誉教授顾毓琇顾毓琇,清华大学工学院创始人,曾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中央大学校长、交通大学校长。详可参见:《顾毓琇及其〈百龄自述〉》,2001年4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邓小平说:你在科学大会上的讲话,是科技现代化的宣言,可以和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相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33页。

  2008年6月23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1978年召开的那次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全面阐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发展趋势、战略重点、科技人员的政治地位、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著名论断。从那时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科技事业,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强调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一系列推进科技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不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迎来了我国科技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新时期。”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6月23日),2008年6月24日《人民日报》,第2版。

  三、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邓小平引用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点,那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邓小平作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概括和新发展。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中说:“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1. 冷兆松:“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核心内涵
    2. 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形成与历史地位
    4. 毛泽东与“向西藏多路向心进兵”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6. 浅谈历史比较法及其意义
    7. 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9. 中国投票权升至第三意义何在
    10. 新中国诞生的划时代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