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同上书,第88页。。
第一,“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同上书,第87页。
第二,基础理论研究迟早也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第三,科学和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最主要动力。“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同上书,第87页。
2邓小平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原理中国化和政策化
邓小平系统论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一是为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二是为了将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和政策化,以便于全党全国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力。
(1)在十年“文革”之后的特殊历史时期,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所系统论证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指导全党全国工作重点向四个现代化建设实行战略转移的重要理论根据。
邓小平说:“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四人帮’曾经喧嚣一时,颠倒是非,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愈拉愈大”,这从反面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重要意义。同上书,第87页。“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工作作风都应该有相应的转变。”同上书,第96~97页。党中央决定召开这次全国科学大会,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在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同上书,第100页。
(2)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党中央决定召开这次全国科学大会,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重视科学技术,制订规划,表彰先进,研究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同上书,第85~87页。
(3)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推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邓小平说:“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那么,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是不是劳动者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页。“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与历史上的剥削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过,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有一个依附在哪张‘皮’上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只要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知识分子就需要注意解决是否坚持工人阶级立场的问题。但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同上书,第89页。
(4)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推论,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科学技术大军和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既然承认了这两个前提,那么,我们要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同上书,第89~90页。“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同上书,第91页。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同上书,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