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十六大以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200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意见》还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并对改革文化主体、调整文化结构、培育文化市场、健全宏观管理体制、加强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等方面做出安排和部署。《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5~137页。《意见》是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之后做出的又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指导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李长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72~373页。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他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16~317页。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同上书,第660~661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决定其性质、方向和任务。
为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2006年12月1日,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和谐文化的关系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和灵魂,决定着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要靠这样的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同上书,第782~802页。李长春还提出,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创新过程中,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07年8月2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等做出明确规定,对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和党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做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2~1142页。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建设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0页。
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两个文明建设”,到十五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的“三位一体”,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四位一体”,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发展过程,是在这个总体布局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任务、扮演新角色、承担新使命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继往开来、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反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