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处理好经济发展中利用外资与经济安全相统一的关系
重视我国的经济安全,要处理好发展内资与外资,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关系,将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统一起来。
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引进外资,全方位扩大开放,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一分为二地总结经验教训,也应看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外国资本家来中国投资办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获取高于在本国取得的利润。有关资料表明,从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中,外资从中国汇出的利润达2506亿美元,约42%的外资公司在华利润率超过其全球的平均利润率。引进外资符合邓小平所讲的三条“有利于”的标准,让他们赚取高额利润也是合法的,无可非议的。但外国资本在中国发展中,不断兼并中国品牌企业,形成垄断地位,就需要警惕。
2006年3月,国家统计局负责人援引新华社的报道说:跨国公司大举并购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来势很猛”。国际啤酒巨头已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使其饮料、浓缩液在我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我国大型超市的80%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跨国公司开始大举进军我国大型制造业,并购重点直奔我国工程机械、电器业等领域的骨干企业、龙头企业。
如果并购只是双方互利的市场行为,我们不应简单反对。问题在于有些外资公司并购我国品牌企业,是怀有垄断中国生产与市场的目的。可口可乐力图高价收购汇源果汁,最终被封杀一案,可以说明问题。可口可乐已占中国市场的很大份额,汇源果汁是其竞争对手。2009年3月,汇源果汁发布公告,可口可乐将以每股报价12.21港元,合计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几乎相当于汇源3倍的企业总资产。对汇源来讲是可以大赚一把的,当然愿意被收购。但从国家利益和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看,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后会形成垄断。商务部经反垄断审查,根据《反垄断法》否决了这一并购案。有关资料表明,在已开放的产业当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都是外资企业;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有21个被外资控制多数资产。根据工商总局提供的数据,我国轮胎行业的80%是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75%是外资,整车品牌的80%和销量的90%是外资或合资。平板电视行业的60-70%、计算机操作系统的95%是外资,英特尔的CPU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思科占据了企业无线网络60%的市场份额,高档胶印机的70-80%、工程机械的一半是外资。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55%是外资,其中高科技出口的87%是外资。按照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预计,在未来三五年中,中国零售市场的70-80%将为外资所席卷。
如果在理论认识和实践中重外资、轻内资,重引进、轻自创,就会忽视大量民族资本被外资吞并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后果。前些年有人提出不要再区分民族工业和外资工业;近年来又有人主张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就是中国企业,并强调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没有真正危及国家经济安全。这种认识值得讨论。外国资本与本国资本、外资企业与民族企业的界线不应有意模糊。如果在认识上将其混同的话,那么让外国资本收购和兼并一切国内企业,也就理所当然了。有些学者根据某些国内企业被外资兼并后没有即刻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也没有立刻形成垄断,就断言将来也不会如此。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要从发展的战略眼光审视问题。如果一系列重要行业被外资所控制,到某个时候,在某种境遇下,就会出现危及我国经济安全的事实。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如任意让外资并购,到时候就会形成垄断,损害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但应处理好两个市场即外需市场和内需市场的关系。我国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旺,经济快速发展所生产的产品,不能自己消化,需要依靠大量出口来消化。因而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高达70%左右,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的20-30%。从出口依存度来看,我国2006年为36.6%,2007年为36.3%,2009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低为24.5%;而美国和日本的出口依存度,2007年分别为8.4%和18.9%,远远低于我国。出口依存度过高,会带来几方面的消极效应:一是过多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会受国外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的制约,风险变数多,特别会受到国外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二是贸易顺差扩大,会带来种种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三是不利于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来拉动经济增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