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暨学习习总书记8·20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14-09-25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8-26
  字体:(     ) 关闭窗口

  本报讯(记者邓之湄)8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京联合举办“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20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刘少奇的女儿刘亭、朱德的外孙刘建、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陈云的女儿陈伟华等多位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后代出席会议。邓小平的女儿邓榕临时有事未能到会,特向会议表示祝贺。刘建作为他们的代表,在会上发了言。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国史学会顾问张全景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国防大学原副政委、国史学会顾问李殿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国史学会副会长张启华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主持会议。

  张全景在讲话中指出,对于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坚持由他亲自主持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实际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共产主义实现之前都应当始终遵循。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820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又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进一步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把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从严治党,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朱佳木在主持会议时说,习近平同志的820讲话从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等方面,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我们研究国史,就要向习总书记所阐述的邓小平同志的这些精神风范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军队、同革命的历史紧紧相连,也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我们研究国史,就要深入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生平,特别是他在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为我们党和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习近平同志在8·20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系统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这一论述与他关于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论述,在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研究国史,就要更加自觉地用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精神指导学术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和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国史学会秘书长张星星,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王灵桂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教育部、东北大学等单位的8位学者在会上发言,围绕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等问题,论述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光辉思想,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20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2.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性贡献
    4. 论邓小平对我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贡献
    5. 刘国新: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到总体小康的实现
    6. 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论述中蕴含的宏观调控思想
    7.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8.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9.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10.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