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理论动态
列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命运
发布时间: 2010-06-22    作者:纳雪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6-22
  字体:(     ) 关闭窗口

——纪念列宁诞辰140周年座谈会综述

  日前,纪念列宁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列宁思想研究会协办。这也是继2008年、2009年之后举办的第三届列宁学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知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列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对列宁哲学和列宁思想本质的准确把握、对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正确认识,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列宁思想历史地位的定位。

  北京大学教授黄楠森认为,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说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是因为他坚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都是马克思的著作里明确坚持的;说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光大者,在于他的伟大创新,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出了马克思没提出过的观点。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两部分:一是基本理论系统化、完善化工作;二是在实践中创造新理论,例如关于时代性质的理论、帝国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理论、建党的理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理论等。

  北京大学教授杨河指出,列宁思想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主要表现在:列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创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为各国革命政党树立了榜样;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全新课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宝贵的经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肯定了列宁思想的历史地位。他指出,列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推进了人类发展进步的事业。列宁身处世界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他坚持立足于实践,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意义列宁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深刻阐发了实践的概念、要素,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反应原理和实践观点的统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等观点。

  北京大学教授阎志民认为,列宁至少在四个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而且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二是把马克巴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俄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举世震惊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到分析东方落后国家的解放问题上,推动了落后国家以及民族殖民地人民的解放。四是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列宁思想的当代命运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列宁思想与兴代中国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乃至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相连,深刻发掘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尤其是其晚年关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构想,对当代中国发展具有重大启迪意义。

  北京大学教授郭建宁指出,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在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列宁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统一模式和先验共识,坚持一般原则和本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取得政权后,执政党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强调党内民主和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为集体领导是党内领导的最高形式,并在党内实行年会制;同时批判了资产阶级文化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树发指出,“周年纪念性话语现象”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桥梁,对中国来讲它是更直接的马克思主义

  关注列宁晚年思想

  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列宁晚年思想的研究,特别是晚年社会主义观的研究,在中国引起了极大关注。与会学者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意见。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指出,列宁晚年关于俄国发展道路的最后沉思,是列宁思想在当代的主要生长点,其最后论著中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系统改革构想,是当代中国改革、科学发展在理论上的重要源头活水。列宁提出的以商品经济、民主政治、文化革命为骨骼系统的总体构想,对于探索当前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列宁最后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构想,对于今天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有重大启迪作用,在今天建设新型民主政治改革中仍然保持着锐利的思想锋芒。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看,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实质上是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的僵化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和发展列宁后期的思想和事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启念认为,列宁晚年有关政权建设的思想,在今天看来至少有两点启发性:第一是列宁对政权建设问题的高度重视。列宁晚年思考了怎样保证手中的政权不会变色的问题,这也是一切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必然要关心的问题。列宁在世时,危险主要来源于旧传统、旧习惯、旧思想的影响和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广大农民。在今天的中国,这些因素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执政的共产党自身不发生蜕变,其困难程度远远超过列宁所关注的苏维埃俄国。第二是列宁为保证政权不改变颜色而设想的措施。在此问题上,列宁主要依靠工农群众的监督,并力图把该问题的解决纳人民主程序和规章制度的轨道。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耀详细论述了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他认为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为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指出了正确方向和道路,对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发达国家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1. 列宁的政治遗产
    2. 李君如:新思想有何伟大贡献与历史地位
    3. 李捷:从五大坐标审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4. 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事关全局
    5.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特点和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举行
    6. 谢毅: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7. 李捷:从五大坐标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
    8. 沙健孙:坚决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9. 颜晓峰: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0. 王伟光:从两个视角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