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新书目
《列宁专题文集》编辑说明
发布时间: 2010-01-08    作者:中央编译局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1-08
  字体:(     ) 关闭窗口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卷收入列宁著作14篇,相关重要论述23条。列宁著作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两本哲学专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和《哲学笔记》(节选)。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批判了经验批判主义及其变种俄国马赫主义,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在本卷节选的章节中,列宁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揭露了马赫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实质,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内涵;指明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同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驳了唯心主义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一论”和“社会唯能论”,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895-1916年期间研读哲学著作、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时所写的摘要、短文、札记和批语。本卷摘选了列宁在1914-1915年期间为研究唯物辩证法所写的批语,其内容涉及: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范畴和实践意义,认识的辩证过程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的相互关系等。《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对他在这一时期的辩证法研究的简要总结,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辩证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揭示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第二部分选收了列宁论述哲学或涉及哲学内容的一些论著,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其内容既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述,也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列宁在这些著作中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所作的贡献;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歪曲;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精髓;强调要善于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批判了机会主义者用折中主义和诡辩术来偷换辩证法;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不渝地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潮作不调和的斗争。

  《论资本主义》卷收入列宁著作19篇,相关重要论述26条。在这些著作和论述中,列宁运用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批判了俄国民粹派经济学家的错误观点;总结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关于社会分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及其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建立的过程和条件等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列宁科学地评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历史作用,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果,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引起工人阶级的日益贫困化,同时也造就了自身的掘墓人;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和历史局限性,揭示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列宁深刻地总结了《资本论》问世以来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考察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历史性转变,指出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帝国主义的实质;分析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指出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腐朽趋势和迅速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腐朽趋势并不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实际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比从前要快得多,但发展更加不平衡。列宁根据对帝国主义经济特征和历史地位的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列宁密切关注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揭露帝国主义国家对被压迫民族的野蛮统治,高度评价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切被压迫民族的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并阐述了解决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基本原则;指出考察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指导思想是区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帝国主义时代的特点是全世界分成了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和少数几个拥有巨额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应当积极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特别要援助落后国家中反对封建主义的农民运动,西欧无产阶级同东方各殖民地以至一切落后国家的农民运动结成紧密联盟,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逐步实现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伟大目标。 

    1. 学习研究两部文集是全党的重要任务
    2. 认真钻研原著提升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3. 李长春: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4.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
    5. 关于两部文集编译工作的汇报
    6.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强大思想武器
    7. 进一步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8. 韩喜平: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9.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审视
    10. 陈先达:思想要有“岸”,不能“走一站,报一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