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外交史 >> 民间对外交流史
孔子学院开辟传播中华文化新丝路
发布时间: 2010-12-22    作者:岭 谈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2-22
  字体:(     ) 关闭窗口

  日前,第五届世界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数百位大学校长及孔子学院中外方代表与会,围绕孔子学院的发展和规划交流经验、献言献策,共同推动孔子学院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迈上新台阶。

  六年前,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为汉语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搭建了一个新的载体和平台。当今是“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如法国的“法语联盟”、意大利的“但丁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的“歌德学院”等均属此类。孔子学院可谓应运而生,生逢其时。迄今,中国已在世界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2家孔子学院和369所孔子课堂,它们将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五大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目前,海外注册的汉语学员超过30万人,全球汉语学习者逾4000万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这一“品牌”活动,吸引了世界50多个国家数万名选手参与。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举办的“中国日”、“中国周”、“语言年”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受当地民众欢迎。孔子学院的教学正逐步融入美、澳、俄、韩等国家的主流教育体系。美国记者德博拉·法洛斯在今年9月的一期《时代》周刊中撰文称,对当代美国孩子来说,学中文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会向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也是多样文明大放光彩的世纪。当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与依存日益加深之时,中国渴望进一步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性,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是21世纪的文化“新丝绸之路”。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利用出访之机考察孔子学院。国内相关部门与驻外使领馆通力合作,积极争取驻在国政府和各界对孔子学院的支持,组织和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外人员往来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不仅出于浓厚的兴趣,也是现实的需求,为孔子学院在海外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推力。数以千计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更是通过辛勤的付出不断发扬和传播着中华文化广博深邃的内涵和仁爱和谐的理念。孔子学院在驻在国打开了一扇友谊之窗,它所传承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人。

  尽管如此,孔子学院仍然是新生事物,发展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共存。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孔子学院在完善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管理模式、整合国内外资源等方面仍有许多改进和创新的空间。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孔子学院开启的这条传播中华文化、构建和谐世界的“新丝绸之路”会越走越宽,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又一条重要纽带。

    1. 王义桅:“一带一路”助孔子学院高飞
    2. 魁北克孔子学院加方院长:孔子学院
    3. 孔子学院代表中国软实力
    4. 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5. 强调“汉语难学”,既不智又无理张广照
    6. 孔子学院是如何运作的字号
    7. 望海楼:不负责任的单方谬举
    8. 高校积极参与文化走出去工程
    9. “文化兴国与经济兴国一样重要”
    10. 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在京举行 李长春出席开幕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