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家经济的中枢神经,国际金融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金融秩序规划和规则的制定主导权已成为世界大国关系竞争与合作的焦点。我国要发展成为世界强国,需要一流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谋略,也需要一流的金融外交谋略。金融外交,国之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一、金融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金融外交是基于国家金融安全而开展的国际金融活动。国家金融安全除了受国内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国际因素的影响。金融外交一方面是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发挥着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增强本国金融实力、提升本国金融的国际地位等作用;另一方面,金融外交也在建立和发展国际金融体系、协调国际金融关系、解决国际金融争端、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完善和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融外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为实现金融目标而开展外交活动,即以外交手段为国家谋取金融利益;另一种是指国家为实现外交目标(比如,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等)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即以金融手段为国家谋求对外关系上的利益。金融外交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各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因素,也是造成某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世纪之交,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很大变化,通过跨国金融运作促进国家间关系发展,成为许多国家调整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选择。金融力量已成为当代大国外交一种新式的、更加有效的武器,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美国等西方国家已充分认识到,金融外交比核武器有更大的使用价值,它可以在不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利用国际金融体系发展和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利用自身强大的金融实力,冲击其他国家的经济主权,以在和平时期控制大多数国家的命运,建立稳定的全球霸权。美国二战后位居西方的霸主地位,与掌控国际金融体系密切相关。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中列举了西方国家控制世界的战略要点,其中有3条与金融有关:第一条“控制国际银行”、第二条“控制全球硬通货”、第五条“掌握国际资本市场”。显然,美国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当今世界,金融外交成为各大国角逐国际舞台的重要外交手段。
二、英国和美国如何利用金融外交维护霸权
金融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产生于19世纪。从1870年起,英国等工业国家积累了大量资本,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的效用,英国大力对海外进行资本输出,给国际关系增添了新的因素。当时,显示英国强大的地方不仅在于其庞大的殖民地、威名远扬的不列颠舰队和生气勃勃的工业生产,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控制了近百年的国际金融体系。英国通过政府和英格兰银行管理世界金融体系,实行英镑与黄金兑换挂钩的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当时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40%以上的国际贸易使用英镑结算。正如英国学者斯特兰奇的分析,19世纪不列颠帝国出现长达近百年的高速发展和强盛,与稳定的以英镑为支撑的金本位制有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英国1/4的国民财富投资于外国铁路、港口、城市基础设施和购买外国政府债券,英国的投资者和金融家从海外投资中获得了高额利润,英国成了靠投资生活的国家。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的经济体系遭受战争的沉重打击,英国的国库在两次大战中消耗殆尽,英国从世界霸主的地位跌落下来。 1945年,英国海外资产损失40亿美元,出口贸易不到战前的1/3,外债高达120亿美元,黄金储备降至100万美元。显然,英国囊中羞涩,无力支撑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必然淡出国际舞台中心,让出世界霸主的宝座。于是,另一位世界霸主粉墨登场。
二战后,美国在规划国际体系时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力量无法成为世界霸主,因为苏联拥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军事力量。美国的杀手锏是运用其正确的战略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创造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通过实现金融霸权来达到实现政治和军事霸权的目的。美国从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始,长期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成为国际金融外交战场的主导者。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在1948—1951年之间,总共提供了131.5亿美元,对西欧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通过融资推动,在政治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地域范围,实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抵制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扩张”;在经济上,输出战后美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实现美国国内经济目标和对外经济扩张。在“马歇尔计划”的推动下,美国谷物在世界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从战前的10%猛涨到1950年的50%之多。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欧共体崛起,特别是日本经济腾飞,美国的金融主导权一度有所削弱。然而,痛定思痛后的美国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施展种种娴熟的操控手段,在金融外交战场上展开了大“围剿”。世纪末的几场金融危机,使墨西哥、东亚、俄罗斯、巴西等介入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金融殖民主义”的受害者,这些国家的经济自主性受到很大伤害。美国积极地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方案,并提供大量资金援助,俨然成为救世主,在危机中得到滋润、获取暴利。
世纪之交,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强权,其触角伸向全球各个角落,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尤为突出:在亚洲,证明了自己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巨大能量;在拉美,狙击了“桑巴旋风”,避免了后院起火的危险;在俄罗斯,大展金融外交之身手,使之不得不放弃“冷战思维”。美国庞大的虚拟经济与巨大的能源消耗对世界市场的严重依赖,是美国急欲建立全球霸权以控制世界资金、资源和能源流向,确保美国垄断利益的深刻根源。美国施展金融外交之伎俩及其金融外交之能量,通过制订“游戏规则”等各种手段,诱压他国最大限度地开放金融市场,就是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秩序,扩展美国的垄断利益。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格局变化加快,美国感觉到了一些压力和挑战。但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将是世界头号大国,是最具货币主权影响力和最具全球消费动力的国家,美国政府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界格局发挥重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