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次访问,中美双方酝酿筹备了两年。
早在2009年1月30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第十天,胡锦涛便同奥巴马通电话,在祝贺他入主白宫的同时,邀请他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尽早访华。奥巴马表示期待着早日访问中国,也期待着胡锦涛访问美国。
2009年4月1日,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期间,胡锦涛首次会见奥巴马。7个月后,奥巴马成为执政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
自那时以来,中美关系沿着两国元首共同确定的积极合作全面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两国元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7次会晤并实现互访。双方成功举行两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建立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两国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国际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中美两国经贸、能源、环境、反恐、防扩散、执法等双边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人民交往更加活跃,在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等地区热点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保持着有效沟通和协调。
同样,毋庸讳言,中美两国在保持稳定发展大方向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分歧,双边关系不时遭受风吹雨打,经历困难波折。一段时期以来,在台湾、涉藏等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和人权等问题上屡屡出现扬沙浮尘的情况,影响了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和精心维护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这一目标,这是关系两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大抉择。
为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坦诚的会见会谈。
2009年9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访问美国时,同美方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吴邦国指出,中美双方应当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精神,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美关系,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制度选择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扩大共同利益,排除各种干扰,合作应对挑战。
2010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联合国系列会议期间,同奥巴马举行会晤。温家宝指出,双方要增进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坚持互利共赢,在多边和双边领域加强对话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做携手前进的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中方愿同美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着眼大局与长远,探讨开展大规模财政、金融、贸易、投资合作的方式,共同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平衡、可持续发展。
2009年9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见美国进步中心代表团时表示,中美两国在事关和平与发展的重大、紧迫问题上肩负着重要共同责任。中方愿同美方共同努力,不断加强对话、交流、合作,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把中美互利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国高层领导人也分别在同美国客人会见或其他场合就发展中美关系做了大量工作。
2010年6月,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了会晤,就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达成重要共识。奥巴马正式邀请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接受了邀请。
2010年11月,奥巴马在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上便表示,确保胡锦涛对美国国事访问的成功,是今后一段时间美中关系和美国外交的头等大事。
2010年年底开始,为保证胡锦涛这次访美取得成功,中美两国政府高官频繁穿梭于太平洋两岸。美国媒体称,华盛顿开始进入“北京时间”。两国政经各界和民间机构也以极大的热情,为访问积累务实合作成果。
2011年新年伊始,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访问美国,奥巴马会见他时表示,胡锦涛主席这次访美“时机很好,意义重大”,他“对胡锦涛主席的来访以及美中合作有力应对全球挑战十分期待”。
1月7日,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布伦纳德来华,介绍美方为胡锦涛访美有关经济议程的准备工作。两天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就加强中美军事交流同中方交换意见。同日,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抵京。中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同美方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磋商。
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年前年后中美高官密集磋商,表明双方都有强烈意愿确保胡锦涛访美取得成功。这些磋商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和全球安全等众多议题,有助于中美减少误解,缩小分歧,为访问成功创造条件。
这一次,美国媒体感叹,对迎接中国国家元首到访的筹备工作,白宫高度重视。访问前夕,媒体纷纷报道,白宫为准备欢迎仪式专门进行了彩排,其郑重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访问时期渐渐临近,美国各界热情不断升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财政部长盖特纳、商务部长骆家辉相继发表讲话,表示高度重视胡锦涛访美,强调美中合作将给双方带来巨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