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卫生防疫事业非常重视,把其看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领导全国人民赢得反细菌战的胜利,揭露了美国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切实关心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将这一运动与反细菌战有机结合起来,提出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指导鼠疫、血吸虫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关心受疾病困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使新中国的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努力都为促进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周恩来;卫生防疫事业;反细菌战;爱国卫生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出发,特别重视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把卫生防疫事业看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生防疫工作的方针政策制订以及防病治病的重大决策等方面,都有过许多重要的报告、批示和讲话,为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领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细菌战
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这一方面在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留下大量卫生问题,更重要的是,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发动的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已成为新中国人民健康的最大威胁。在协助毛泽东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过程中,周恩来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反细菌战斗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1952年1月下旬,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了大规模的细菌战,连续在朝鲜、我国东北和青岛等地投掷带有鼠疫、霍乱、脑膜炎、副伤寒、钩端螺旋体及回归热、斑疹伤寒等多种病原体的苍蝇、蚊虫、蜘蛛、蚂蚁、臭虫、跳蚤等带菌昆虫30多种,投掷面积遍布我国东北三省的34个县、市(《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科学通报》1952年特刊。),引起炭疽性脑膜炎和急性传染性脑炎等以前没有发生过的或很少见的疾病,在辽宁省沈阳、鞍山、辽阳等污染区内流行。(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辽宁省志?卫生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2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就朝鲜前方敌人大面积空投带菌昆虫一事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作了报告。2月19日,毛泽东在聂荣臻的报告中批示:“请周总理注意此事,并予处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39页。)这就把周恩来推到了领导新中国反细菌战工作的前沿。周恩来阅后随即向毛泽东作了报告,提出计划要办的几件事情:加紧试验前方业已送回的昆虫细菌;往前方派送防疫队和疫苗、粉剂及其他器材;在朝鲜外务相发表声明后,中国外长继起向全世界控告,以新闻舆论配合;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向世界和平委员会建议,发动反对美国进行细菌战的活动等。(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17页。)2月23日,周恩来又就反击美国细菌战一事致信毛泽东,提出了两个阶段的防疫计划大纲:第一阶段为目前病菌尚未发展情况下的准备和预防阶段,第二阶段为美国在我公开控诉后仍继续进行细菌战的全面采取紧急措施阶段。当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一建议。(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219页。)
根据上述防疫工作计划,周恩来首先利用国际外交舞台,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声援。2月24日,周恩来发表支持朝鲜外务相抗议美国细菌战的声明:“如果全世界人民不坚决地加以制止,那么,今天落在朝鲜和平人民头上的灾难,明天就会落在世界和平人民的头上。”同时“号召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采取行动,制止美国政府这种疯狂的罪恶行为”。(《人民日报》1952年2月25日。)3月8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抗议美军自2月29日至3月5日,先后以448架次军用飞机侵入中国东北领空撒布大量传播细菌的昆虫;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起来制止美国政府这种疯狂的罪恶行为。(参见《人民日报》1952年3月8日。)
周恩来还就国内反细菌战工作进行紧急部署。3月9日,周恩来和聂荣臻、总后卫生部部长贺诚等商议在美国将细菌战扩大到中国东北境内后,国内应采取的紧急防疫措施。3月14日,周恩来主持召开政务院第128次政务会议。在讨论防疫工作问题时,周恩来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民防疫运动,加强防疫宣传工作,注意搜集美国撒布细菌的各种罪证。会议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郭沫若、聂荣臻任副主任。(参见《当代中国卫生事业大事记(1949年—199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页。)3月19日,周恩来以中央防疫委员会主任名义发出《关于反细菌战的指示》,规定朝鲜为疫区,东北为紧急防疫区,华北、华东、中南沿海地区为防疫监视区,华北、华东、中南内地及西北、西南为防疫准备区。疫区的主要任务为进行卫生侦察,普遍实行预防注射,杀灭媒介动物,指定医院准备收容传染病人,有疫情立即报告,进行疫区封锁,并向人民进行防疫宣传,既要提高群众的警惕,又要避免引起恐慌。周恩来特别强调要在专家指导下科学地进行防疫工作,并提出建立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在发现疫情的地区实行局部的封锁隔离,切断传染源。(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227页。)这种严格的应对举措,为控制疫情的蔓延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周恩来积极呼吁中外有关人士组成美国细菌战调查团,搜集罪证。他先后通知贺诚及中央军委、志愿军司令部、东北地区等部门和地区的卫生机关,搜集足以证明敌人进行细菌战的材料。同时,他还提议由中国红十字会、各人民团体派代表组成调查团,前往朝鲜和东北实地调查。在周恩来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调查团,和由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苏联、中国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委员会调查团”分赴东北各地和朝鲜前线调查取证。后来,两个调查团先后公布了《关于美国军队在中国领土上使用细菌武器的报告》和《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尤其是国际科学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充分证实:“朝鲜及中国东北的人民,确已成为细菌武器的攻击目标;美国军队以许多不同方法合用了这些细菌武器,其中有一些方法,看起来是把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细菌战所使用的方法加以发展而成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科学通报》1952年特刊。)这就为彻底揭露美国的侵略罪行,赢得反细菌战的胜利,提供了证据支持。
除上述工作外,周恩来还对国内反细菌战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1952年4月15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两个月来反细菌战工作的总结报告》,汇报全国防疫工作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开展工作的情况,认为防疫工作总的要求是不仅在反细菌战上一定要取得胜利,而且要将卫生工作提高一步,以便在更好的卫生工作基础上对付敌人可能继续施用的暴行。(参见《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文献选载》,《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5月14日,周恩来和贺诚联名向毛泽东并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四月份反细菌战防疫工作情况简要报告》,强调“不管敌人是否继续散布毒虫毒物,今年我们的防疫工作一定要坚持到秋后。争取不仅将敌人的细菌战粉碎,而且要把我们的卫生工作借此提高一步”(《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238页。)。6月18日,周恩来又和贺诚联名向毛泽东提出《关于五月敌机撒布毒虫毒物及我防疫工作情况的报告》,认为7、8、9月间是鼠疫、霍乱、脑炎等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为了在这些流行病一旦发生后能予以迅速控制,各大区应重视反细菌战防疫工作,继续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加强防疫队的训练,并在各地建立严格的防疫报告制度。(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243页。)
基于反细菌战的工作情况,1952年7月9日和10日,周恩来两次致信毛泽东等,建议“中央防疫委员会日常工作即由办公室主任贺诚同志处理”,反细菌战斗争工作则由章汉夫接管。(参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卷,第247—248页。)在周恩来的运筹帷幄之下,到1952年冬,反细菌战终以中朝人民的胜利和美国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
二、关心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
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与反细菌战斗争几乎是同时起步的。此前基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科学、文化、卫生极端落后的局面,周恩来主张新中国的卫生防疫工作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发挥群众力量。为此,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领导全国军民从1950年2月至1952年初曾联合开展春季防疫运动,在受鼠疫威胁的地区普遍发动群众防鼠捕鼠、防蚤灭蚤、打扫卫生,在老根据地、黄泛区及皖北、苏北等灾区开展了消灭虱子、讲究个人卫生的运动。(参见《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2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第11页。)1952年1月28日,周恩来在其签发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指示》中还要求“卫生机关应协同有关部门在老根据地大力开展卫生防疫运动,……并注意供应海盐、海带等以避免粗脖子、柳拐子等病症,保护群众健康”(《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老根据地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52年2月1日。)。这一群众性防疫运动的广泛开展取得了很大成绩。据东北地区的不完全统计,1950年该地区捕鼠3340多万只,1951年1至7月捕鼠1690多万只。(参见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宣传处:《新中国人民卫生事业的成就》,卫生宣教器材制造所1951年内部印行,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