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吴玉章与文字改革
发布时间: 2010-12-13    作者:国史网编辑    来源:国史网 2010-12-13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文字改革要走拼音化道路

  吴玉章认为,中国人民很早就要求把自己的文字改成更容易认、容易记、容易写、容易读。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就创造出许多简笔字,并且习惯于用行草书来代替笔画繁多的楷书。从清朝末年起,随着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文字改革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各阶级各阶层的爱国人士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汉字改革的主张和方案。辛亥革命后所产生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都对汉字改革起过积极的作用。过去无数文字改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使中国人民认识到文字是可以改革并且必须改革的。他们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对于今后解决文字改革问题有很大的贡献。

  尽管文字改革的前辈们作过长期的努力,但是在那个时代,要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文字改革,是不可能的。这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已经团结和组织起来,在人民掌握政权,国家完成统一的时候,才有这种可能。

  关于中国文字改革问题,毛泽东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已指出:“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毛泽东选集》第668页)解放后毛主席又指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还说:汉字的拼音化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第101页)毛主席关于中国文字改革的方针,与吴玉章的历来主张相同,他一直致力于把繁难的汉字改革成为大众容易懂、容易学、容易写、容易念、容易认的文字,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实行拼音化。因此,他积极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并就中国文字改革应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问题作了以下论证:

  (一)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拼音化的。几千年来,汉字不断演变着。在文字符号上,主要向着简化的方向发展;在文字制度上,主要向着形声化的水平发展。据统计,在甲骨文里形声字的比重大约只有20%左右,而到了近代,形声字则占90%以上。这说明了汉字发展的拼音化趋势。

  吴玉章认为,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在初期大部分字是象形字。象形字的特点是没有标音符号,只着重于形体,表示一个物体的字就是这个物体的图形。汉字从所谓仓颉创造的古文字变为大篆、小篆之时,还保存着象形文字的意义,但到程邈作隶书时,已失掉了象形文字的本义。数百年后,由汉、晋数变而为楷书、行书、草书,谐声(形声)字大为发展,汉字已经只是声音符号,由表意向表音前进了一大步。但由于读音随着时代在变化,本来是谐声的字有很大一部分已经看不出谐声来了,汉字变得无法从字形上辨别出正确的读音,学习时就要一个一个地死记它的读音,这就产生了汉字注音和标音的问题。从唐代由印度梵文的拼音法脱胎出来的36个字母起,拼音的学问开始发展起来。从明末到清末,由于西欧拼音文字的影响,汉字的注音方法进入了运用拼音字母的新的历史时期。最早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意大利人利玛窦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清朝末年,曾经产生过许多拼音方案。民国以来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直到新中国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这都充分表现出汉字向拼音化发展的总趋势。这种总趋势决定了汉字改革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

  (二)曾经使用过汉字的朝鲜、越南和日本,已经先后改为拼音化或半拼音化了。这三个国家为了解决汉字与本国语言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补充设计:朝鲜创造了音素字母,日本创造了音节字母,越南创造了喃字。到了现代,他们都面临改为拼音文字的要求:朝鲜改用谚文,越南改为拉丁化拼音文字,日本的拼音化运动仍在进行中。这些情况也都说明,汉字应当走拼音化的道路。

  (三)从世界文字的发展规律看。文字符号的发展规律是从繁难到简易;文字制度的发展规律是从形意制度到意音制度再到拼音制度。拼音制度又从音节字母到音素(音位)字母,字母从只表辅音到兼表元音再到元辅音字分立。任何一种语言,如果它的文字符号是繁难的,迟早要发展为简易的;如果它的文字制度是形音制度的,迟早要发展为意音制度,进而发展为拼音制度的。落后让位于先进,这是世界上各种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决不因为语言和社会习惯的不同而例外。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意音制度的方块汉字沿用了两二千年,虽属根深蒂固,但文字发展的总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从长远来看,从世界各国文字的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的汉字迟早要改为拼音化的,因为这是世界文字的共同方向。 

    1.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探究
    3. 周恩来国防建设思想探析
    4. 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
    5. 关于毛泽东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几点思考
    6.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群众工作思想述略
    7. 中国当代钢铁工业发展的思想与实践
    8. 从制度创新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的发展
    9.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初探
    10. 毛泽东人民海军建设思想及启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