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杨耕:与哲学连成一体
发布时间: 2010-04-08    作者:桂琳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10-04-08
  字体:(     ) 关闭窗口

哲学人生

  在与杨耕的接触与交谈中,我感到,哲学并不神秘,离人并不遥远,相反,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如此。人们当然不是按照哲学生活,但生活中的确处处有哲学,好与坏、福与祸、理与欲、成与败、荣与辱、生与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哲学家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眼界。正是这种独到的眼界,使哲学家能够从个别中看到一般,从对立中看到同一,从同一中看到对立,从肯定中看到否定……哲学总是以反思的精神,批判的态度和超越的情怀理解生活、把握人生。”

  作为一位哲学教授,杨耕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

  涉及个人生活的观点往往被看作是轻松的话题,但在杨耕看来,这个问题不但不轻松,相反,还有些沉重。

  “人的一生可以有不同的追求,但有一点可能是共同的,即人的一生可以‘过五关斩六将’,也可能‘走麦城’。借用莎士比亚的话,那就是‘光荣的路是狭窄的’。”在杨耕看来,“过关斩将”固然可喜,但“走麦城”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正确地对待它。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到“荣辱不惊、波澜不惊”。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一定的修养,而要达到这种修养,需要学哲学和一定的经历。只有哲学才能真正“看破红尘”“看透人生”,而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当然,这里有一个矛盾,这就是,当你具有一定的经历以及由此形成的经验时,你可能已经步入中年甚至老年了,属于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当你年轻而拥有充分的时间时,你往往没有经历,缺乏经验,所以,越年轻越容易犯错误。经常听到这样一句‘宽宏大量’的话:允许犯错误。实际上,不管你允许不允许,是人总要犯错误。问题只是在于,我们不要犯同一个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错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犯所有的错误。”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无法凭借努力而改变现状的例子比比皆是。假如生活对自己不公,哲学教授会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杨耕的回答是,相信时间,学会忍耐。“做人必须学会忍耐,有时甚至要忍受你不能忍受的东西,但忍耐是一个人获得精神平衡的基础。”一位朋友向杨耕解释何为“高人”:“痛到肠断忍得住,屈到愤极受得起。”杨耕说他自己不是“高人”而是凡人,但他非常喜欢并践行着这两句充满哲理的话。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所谓“人言可畏”者。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议论和评价呢?杨耕的回答是,“我不太在乎别人对我的议论、评价。如果别人说的的确是我的缺点,我努力改正就是了;如果别人说的不是我的缺点甚至是‘恶毒攻击’时,我也不在乎,因为这不是我的过错。”杨耕非常喜欢但丁的格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罢!套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我就是我”。“所以,当我被别人误解时,一般不去解释,因为对明白人,你不解释他也明白;而对不明白的人,你越解释他越不明白。在我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尘埃会落定,而‘公道自在人心’。”

  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要学会走路,就要经过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杨耕认为这句话很朴实,但很深刻,充满着辩证法。“就我而言,友情与亲情、委屈与磨难,都是一笔财富,一笔不可缺少的财富。没有友情与亲情,我不可能成长;没有误解与责难,我不可能成熟。我非常喜欢国外一句箴言,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善于把别人扔向他的砖头砌成他的事业的基础。”

  看过英国电影《红菱艳》的人都会记得片中那双神奇的红舞鞋,一个舞蹈演员一旦穿上这双红舞鞋,就永远无法停下自己的舞步。杨耕说,从他踏上哲学这个思想舞台的那一刻起,他就穿上了这样一双“红舞鞋”,哲学使他不停思索、寝食难安。的确,哲学已经融入杨耕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生命活动之中,构成了他的“安身立命”之根和“安心立命”之本。“正是哲学,使我‘看破红尘’‘看透人生’‘波澜不惊’‘荣辱不惊’。哲学适合我,我也适合哲学。我与哲学已连成一体,离开哲学我不知如何生存。”杨耕以这样的话结束了采访。

  其实,生活中的杨耕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经理。京师出版集团这几年来持续快速的发展有目共睹,引起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杨耕本人也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和成功的经营者,2008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中国优秀出版企业家”称号。可是,杨耕总不愿意谈工作,总是说这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据记者所知,自担任北师大出版社总编辑、社长,北师大出版集团总经理7年来,杨耕从未就工作问题接受过媒体采访。但明眼人总是能感觉到,在他的管理中,处处体现了哲学的力量。事实上,繁重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外,依然保持学术研究成果不辍,除了惊人的毅力,一位哲学学者处理“矛盾问题”的功力也尽在于此了。

    1. 重读马克思——我的学术自述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