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社会各界代表性人物研究
中国翻译界期待“后大师时代”
发布时间: 2009-11-25    作者:任姗姗    来源:人民日报 2009-11-25
  字体:(     ) 关闭窗口

  继季羡林之后,翻译界再痛失一位学贯中西、成就斐然的翻译大家。在得知杨宪益去世的消息后,翻译界相关人士纷纷向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中国翻译协会表达了悲痛和悼念之情。

  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说,杨宪益戴乃迭伉俪对中国文化的挚爱与深刻理解,使他们将翻译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二人在生活和事业上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至今仍传为一段佳话。杨宪益既是文学家也是语言专家,他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语言文字底蕴深厚,外国文学的造诣也是后来者难以企及的。“如果把中国翻译界比作一座园林,那么杨老的去世就像这座园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轰然倒下。杨宪益先生促进中国文化传播、加强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之大,对我国翻译界的影响之深远,真无愧为翻译界的泰斗。”

  今天的中国期待了解世界,也希望被世界所了解。现在虽然学外语、会外语的人大大增多,中国翻译界还是缺少像杨老那样学贯中西,能通过翻译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外国的高级翻译人才。

  郭晓勇认为,这正是当前引发翻译界普遍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高级翻译人才的匮乏,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在多元化时代,年轻一代能够像杨老那样几十年如一日的排除杂念、潜心研究外语翻译的人太少了。而且,人们往往认为会外语就等同于会翻译,以往的高校外语教学也常忽略对翻译技巧的教授。再者,当前的翻译费用仍然沿用20年前的标准。

  “翻译界期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涌现出更多兼具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和翻译技巧的人才;另一方面,相比过去文学翻译占据半壁江山的状况,现在我们更需要也期待有更多其他领域的翻译人才脱颖而出。”郭晓勇说。

  翻译界又一位大师的离去,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和忧心我国翻译事业的未来走向。人们期待“后大师时代”的中国翻译界成为孕育高级翻译人才的沃土,并为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作出新贡献。 

  延伸阅读

  杨宪益部分译作

  老残游记

  离骚(与戴乃迭合译)

  屈原(与戴乃迭合译)

  唐代传奇选(与戴乃迭合译) 

  史记选(与戴乃迭合译)

  汉魏六朝诗文选(与戴乃迭合译)

  宋明平话选(与戴乃迭合译)

  儒林外史(与戴乃迭合译)

  关汉卿杂剧选(与戴乃迭合译)

  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与戴乃迭合译)

  鲁迅选集(1—4卷)(与戴乃迭合译)

  红楼梦(1—3册)(与戴乃迭合译) 

  沉重的翅膀

  杨宪益自著作品

  零墨新笺(随笔集)

  赤眉军(中篇小说)

  译余偶拾(随笔集) 

  漏船载酒忆当年(自传)

  

    1. 怀念翻译家戈宝权先生
    2. 翻译家要有精神高度
    3. 智者江枫
    4. 许渊冲:诗译英法惟一人
    5. 文洁若:梅边吹雪乐其成
    6. 草婴先生翻译人生的启示
    7. 文洁若:因译而名
    8. 他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
    9. 毛泽东去世前为何保邓小平:预感将有大较量
    10. 失独家庭生存状况调查——我们的晚年何处安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