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人物回忆
黄华——永载史册的共和国先驱
发布时间: 2010-12-18    作者:郝 平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2-18
  字体:(     ) 关闭窗口

稍纵即逝的中美“秘密接触”的使者

  1949年4月,周恩来在北京布置任务给黄华:这几天南京就要解放了,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许多国家的使节留在南京未走,你去南京外事处工作吧,负责接管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和处理对外事务,同时以燕京大学校友的身份和司徒雷登进行“私人接触”,特别是要了解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和态度。这段历史鲜为人知。

  司徒雷登在得知燕大毕业生黄华抵达南京后,立即派其私人秘书傅泾波前去面见,表达希望与共产党接触的想法。当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时,司徒雷登已经意识到蒋介石必然垮台的结局,请示美国国务院,希望留在南京,而马歇尔也不愿美国更多卷入中国内战。国务卿艾奇逊复电授权司徒雷登与中共秘密会谈。毛主席很重视中美之间的这一秘密接触,亲发电报给黄华,提出“少说多听”等几条原则。双方的接触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5月13日,黄华以校友身份前往司徒雷登的住处,与老校长会面。司徒雷登表示,美国愿意同新中国建立关系,并说美已停止援助蒋介石,不愿意参与中国内战等等。这次会见之后,傅泾波又去拜见黄华两次,就双方具体涉及的问题进行沟通。黄华要美国立即撤出在华的一切军事力量,彻底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之后美也确实撤走了停在青岛等地的军舰。黄华的接触都是在中央的领导下有步骤进行的,可以说双方的谈判还是很有诚意的。

  6月6日,黄华邀请司徒雷登来访。司徒雷登谈道,由于中国新政府还没有成立,按国际法,美国不能断绝与旧政府的关系,中国问题不仅仅是两国关系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世界格局的大事,中美关系的完善解决,对苏美关系和世界和平都将是一大贡献。两天后,傅泾波再次来见黄华,傅讲道,马歇尔、艾奇逊和司徒雷登同属一派,很敬重周恩来,美国务院希望司徒雷登在返美之前,赴北平与周恩来会见一面,了解中共方面的意见,返美活动更有力量,希望乘坐其在明孝陵机场的一架小型飞机直奔北平。

  北平方面认为,非官方接触的方式比较好,建议请燕大校长陆志韦去信邀请,正好每年6月24日司徒雷登都要回燕大过生日。不久傅泾波又来拜访,说已接到陆校长的信,信中谈到他见到周恩来,周恩来要他转达感谢司徒雷登的问候等等。黄华则正式告诉司徒雷登可以北上,但不能坐飞机,只能坐火车和汽车。司徒雷登得到消息非常高兴,但当时美国的时局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司徒雷登决定再次请示艾奇逊,但万万没有想到,却得到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的指示,局势急转直下。更糟糕的是,司徒雷登得到命令必须在7月25日以前赶回华盛顿,中途不得停留。今天假设,如果司徒雷登能够在6月中旬飞到北京,或许中美关系正常化会大大提前,而不至于滞后二十几年。

  最终,司徒雷登偕傅泾波等,带着遗憾乘美国运输机返回美国。美国政府在司徒雷登返美途中发表了中美关系白皮书,把司徒雷登作为中美关系失败的替罪羊。毛泽东发表多篇文章,包括《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批驳美国白皮书。中美关系在冷战的“铁幕”下走向冰点。司徒雷登也在美国一病不起,在郁闷中去世,他留下遗嘱要和早先在燕大去世的夫人一起葬在燕园。后来经过几十年的周折,他的骨灰终于葬在了他的出生地杭州。

  我在北大写作《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一书时,曾多次向黄老请教。有人说,毛主席已经发表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对司徒雷登早已定了性,我在着手这一研究时也有顾虑。黄老说那主要指的美国的对华政策,对司徒雷登的研究一定要实事求是,对他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司徒雷登在创办燕京大学、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方面是有贡献的,当然也执行了当时美国目光短浅的“扶蒋灭共”政策,其后半生也很坎坷,并鼓励我把研究搞下去。在黄华、雷洁琼和侯仁之等燕京大学老校友的支持下,我才完成了这一课题,由此也就和黄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书成之后,我登门拜访黄老将书送去,黄老还专门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

  今日的中国已今非昔比,国际局势的变化翻天覆地。黄老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奋斗了一生。他笑着走了,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他的一生将永远载入共和国的史册。

(作者系教育部副部长) 

    1. 黄华同志遗体火化 胡锦涛等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
    2. 在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工作
    3. 与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共事
    4. 军调部国共美三方的斗争
    5. 黄华:老革命家的外交人生
    6. 国务院原副总理、著名外交家黄华逝世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