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这次访问,您提到邓小平专门拜访了田中角荣,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王效贤:可以。小平同志说:“饮水不忘掘井人,对于为恢复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过贡献的老朋友,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小平同志说,访日期间一定要见田中,他虽处政治逆境,但毫不影响他对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我们不能忘记这位老朋友。有记者说,中国这不是干涉日本内政吗?小平同志说,这不是干涉日本内政,我是要评价田中对中日友好作出的杰出贡献。田中知道这个情况后,非常感动。
10月24日上午,邓小平副总理在廖承志副委员长、黄华外长、韩念龙副外长和符浩大使等的陪同下前往田中家里拜会这位为中日建交立下功劳的政治家。田中和夫人、曾随田中访华的二阶堂进以及田中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外孙女全家在大门口迎接小平同志一行。西村英一、木村武雄、久野忠治、山下元利等40多位田中派的国会议员也在大门口夹道欢迎,场面非常隆重。
在一间不大的会客室里,田中和小平同志进行了亲切的会谈。1972年田中访华时,小平同志还没有出来工作。他们虽是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小平同志介绍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构想,还说,我们始终记着田中前首相和大平前外相为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作的努力。田中说,两国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昨天交换了批准书,今天我又能在东京见到您,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大喜事,也是全日本国民的大喜事。我等了6年,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证明了日中建交的正确,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两人非常高兴,谈了很多。田中特意陪小平同志观赏了他家院内的一株“雪椿”(山茶花的一种),并在树旁合影留念。那是中日建交后田中亲手栽植的,以示对中日建交永志不忘。当时雪椿树已经长得很高了,伸展到整个院子。
小平同志邀请田中再次访问中国,田中也一直向往着能有那么一天。不久以后,田中病了,患脑血管病留下语言障碍的后遗症,但就是在病中他也没有放弃这一愿望。他尤其关注中国在小平同志领导下的改革开放,虽说话不便了,他还天天看报,自己用左手,用红铅笔把报纸上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消息圈起来,让他女儿给剪下来,一直没间断,并期待着再次同小平同志会面。
记 者:以后田中来过中国,再见过邓小平吗?
王效贤:来过。那是1992年8月27日,也就是两国人民同庆邦交正常化20周年前夕,田中偕同夫人以及女儿真纪子夫妇、孙儿、孙女一家七人来到中国。
当时小平同志已经退休,不再会见外国客人。我们再三请示,后来小平同志委托长子邓朴方向田中致意,并将一张亲自签名的当年的二人会谈合影送给田中留念。邓朴方表达了小平同志非常欢迎田中的心意,田中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了50辆印有“田中角荣赠 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字样的轮椅。
记 者: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王效贤: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正式访问我国,小平同志单独会见了他。这是他们第三次见面了。1978年10月,小平同志访日同福田首相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时,特意拜会了时任自民党干事长的大平正芳。次年2月小平同志访美归途中,大平已担任日本首相,小平同志又专程到日本会见了他。邓小平曾经盛赞大平是日本屈指可数的可以信赖的政治家,两位老朋友重逢,都十分高兴,非常亲热,紧握的双手迟迟不肯松开。
入座后,小平同志首先向大平介绍了我国要搞四个现代化的设想,大平听后,眯着眼睛问小平同志:“你们搞四个现代化的远景是什么?”
小平同志沉思片刻,想了一想说:日本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万亿美元。你们有1亿人口,人均就是1万美元。中国现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50美元,我们设想到本世纪末达到1000美元,也就是20年翻两番,人均水平达到你们现在的十分之一。而我们的人口是你们的10倍,也就是说,到那个时候从总量来说就和你们现在差不多了。有了这个总量,就可以做一点我们想做的事情了,也可以对人类作出比较多一点的贡献。我想把这种状态叫“小康”。那时中国人就可以吃饱穿暖了。
小平同志接着说,当然到那个时候,你们就不是1万亿美元了。要赶上你们,那还是50年以后的事,甚至更长。所以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当然这也得付出很大的努力。
记 者:您认为这次谈话,最大的成果是什么呢?
王效贤:我回答不了什么是最大的成果,但我可以说同大平的谈话给小平同志留下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小平同志举个例子。1988年小平同志会见来访的竹下登首相时,说:“我希望我们之间能以首相的来访为起点,建立起一个不亚于田中、大平时代的新关系。我讲田中、大平时代两国的关系较好,是因为两国相互信任。要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本文发表前经王效贤同志审阅同意)
本文摘自《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