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毛泽东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才观
发布时间: 2010-09-13    作者:    来源:《人民论坛》 2010-09-13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人才观述评

  毛泽东人才观的主要特色:又红又专,德才兼备

  毛泽东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又红又专”的“贤德本体论”。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人才工作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毛泽东人才思想。其主要贡献有两点:

  任人唯贤,独立自主。毛泽东高度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潜能,他曾明确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①这就要求,选拔人才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品格。这种精神贯彻于党的组织路线、体现于人才人事工作,就是要坚持任人唯贤。毛泽东提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②所谓贤,就是指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坚持任人唯贤,就必须坚持五湖四海、选贤任能,反对任人唯亲的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

  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对毛泽东培养人才的思想作了高度概括:“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育人方针”。其中,“又红又专”是根本要求。所谓又红又专,就是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有专业业务能力,这是毛泽东人才思想的中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原则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培养人才的标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人才观的主要特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两个尊重”的“知识本体论”。邓小平总结了我们党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才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邓小平人才思想。其主要贡献有两点: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人才。人才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承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承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要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提高知识分子待遇和社会地位,为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发展开辟道路。邓小平人才思想,处处体现着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两个尊重”的精神,“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大胆培养选拔人才的思想基础”。③

  科教树人,四有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这是邓小平关于人才与教育、科技和现代化四位一体精神的高度概括。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依靠数以亿计的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必须从科教着手。因此,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培养“四有新人”,是一个毫不动摇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

   江泽民人才观的主要特色:科教兴国,创新为本

  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科教兴国”的“创新本体论”。他提出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江泽民根据跨世纪的时代要求,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全面创新了党的人才思想,形成了江泽民人才思想。其主要贡献有两点:

  科教兴国,创新为本。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教育基础论”和“科技关键论”,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既为人才开发提供了一个战略平台,又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各方面工作的创新,归根结底有赖于各类人才的开创性工作。人才的本质在于创新,因此要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人才资源,市场配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江泽民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从而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人才作用观、人才资本观、人才效益观,以及人人都可成才的人才成长观和科学的人才评价观。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意义,要加强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宏观调控,同时积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和人才汇集机制。

    1. 季春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家治理的实施路径探析
    2. 毛泽东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开拓与奠基
    3. 批转地方经验:毛泽东关于新中国制度创设的探索
    4. 毛泽东领导新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5.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国家工业化的探索及基本经验
    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以我为主”学习外国文化的战略思考
    7. 毛泽东政治协商的价值目标、基本职能与中国特色
    8. 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
    9. 毛泽东领导创建人民战争战略基地的历史考察
    10. 论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基本原则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