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1984年邓小平首次深圳特区行
发布时间: 2010-08-25    作者:蒋永清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0-08-25
  字体:(     ) 关闭窗口

  那么,他对特区如何看呢?

  应该说,在没有到特区之前和到特区之后是稍有区别的。没有到特区之前,他是大方向肯定,但心中不踏实,没有底。比如,在没去特区之前,1983年6月18日上午,他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世界华裔科学家时说:“三中全会提出,有一部分地区,有些人,早点富裕起来是好事。我们在广东、福建办了特区,看来这个路子走对了,当然问题还有。总的路子走对了。这两个省有两省的条件,都在海外有不少人,如他们能回来投资,就能很快发展起来。”

  但当他到特区亲自看了以后,他心里踏实了,形成了明确的看法。

  听听,看看,走走 ……

  在视察深圳过程中,可以看得出,邓小平说的话很少,主动发表意见也很少,主要是看,是提问,是感受,是理解。听完汇报后,他说:“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们讲的问题我都装在脑袋里,我暂不发表意见,因为问题太复杂了,对有些问题要研究研究。”

  从小平视察深圳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出这么几点:

  他被深圳建设的热情深深感染。比如:1月24日下午4时40分,邓小平一行人登上罗湖商业区22层高的国际商业大厦的天台,俯瞰建设中的罗湖新城区。6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大部分正在建设中,到处是吊机伸出的长长巨臂,一片繁忙的工地。此时,已近黄昏,寒风袭人,80岁高龄的邓小平毫不在意。随行人员曾几次要为他披上大衣,都被他拒绝了。眼前火热的建设情景,感染着邓小平,他的心里该有多热!看完后,邓小平说:“我都看清楚了。”他后来在北京就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

  他对深圳速度留下深刻印象。比如:1月24日,一行人参观深圳市容。途中,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的梁湘告诉邓小平,现在深圳三五天可以盖一层楼房。小平问:“都是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吗?”梁湘答:“基本上都是,还有江苏来的。”

  小平在随后到上海谈话时指出:我们的建筑施工速度慢得很,像蜗牛爬。深圳蛇口因为采取责任制,建筑速度快,几天一层楼。建筑队伍还是那些人,只是办法改了一下。我们的一些制度要改,吃大锅饭不行。

  他的心和年轻人在一起,特别关心和关注年轻人干事业。比如:他在听取蛇口汇报时,当工业区董事长、总指挥袁庚把由群众选举产生、当时36岁的工业区党委副书记乔胜利介绍给小平时,邓小平高兴地把乔胜利拉到身旁坐下,问他什么学校毕业,掌握什么专业知识。小平说:“要鼓励年轻人挑起重担,多干工作。”1月29日,他在珠海特区视察时也鼓励说:“年轻人管理工厂好!年轻人办事好!”他在上海谈到上海的人才情况时也说:现代化和干部年轻化相关,没有年轻人不行。

  他特别关心人才培养的问题。当听到经济特区缺乏专业人才时,小平指出:“深圳要办一所大学。这个大学要由华侨和外国实业家来办,完全用西方大学的方式来培养人才。教员请外国学者来当,请外籍华人来当校长。”

  深圳题词是这样产生的

  1984年1月29日,在珠海视察期间,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挥笔题下令珠海人民永远难忘的7个大字:“珠海经济特区好。”邓小平在珠海为珠海经济特区题词的消息很快传到深圳,深圳人感到一种失落,深圳领导人心理上承受着一种压力:深圳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头号特区,特区的许多大胆尝试是由深圳开始的。当时对特区的种种非议以及争论的焦点也多集中于深圳。小平给珠海特区题词,而没有给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呢?可是从一路视察的情况来看,小平对深圳的发展是满意的,心情是高兴的,只是没有明确说出来而已。

  29日,小平刚给珠海特区题完词,深圳市就决定委派接待处处长张荣去完成一个重大任务:请小平同志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30日一大早,张荣就赶到了广州。他通过有关方面将深圳人的请求向邓小平汇报了。

  小平说,回北京再题吧。第二天是阴历的腊月二十九,深圳人还在焦急地盼望着。2月1日,已是大年三十,人人都准备过年了。邓小平的女儿邓楠看到迟迟不肯回去过年的张荣,想了想说:“那就这样吧,将他一军,我们把纸、笔都准备好了,他一回来,我就同他说。”

  小平散步回来,看见桌上摆着纸、笔,连墨都研好了,便问:“啥子事?”邓楠把张荣介绍给他:“这是深圳来的张荣同志。”邓小平笑笑说:“认识,认识。还没回去过年?”邓楠说:“你没给题词,人家哪有心思过年!?”邓小平听后笑了笑说:“这么严重,还要等着过年?”于是,在沙发上坐下来,问道:“你们说,写什么好呢?”张荣赶忙递上几个准备好的字条,有“深圳特区好”、“总结成绩和经验,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等。

  邓小平拿起字条念了一下,随手搁到一边,然后拿起笔,在砚中蘸上墨,几无思索就俯下身去,在纸上一字一字地题写: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值得说明的是,细心的邓小平在落款时,没有落在广州下笔的时间,而是把时间稍稍提前了一点,落的是他离开深圳的日子。

  1984年春节,凌晨。当欢乐的第一声爆竹呼啸着在深圳的夜空中炸响时,全城立刻沉浸在一片喜庆和欢乐之中。许多人见面的第一句话,竟不是“拜年”、“恭喜”,而是兴奋地说:“题了,他题了!”小平的这份厚礼,使深圳人的春节过得何等快乐,何等踏实! 

    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2.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性贡献
    4. 论邓小平对我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贡献
    5. 刘国新: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到总体小康的实现
    6. 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论述中蕴含的宏观调控思想
    7.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8.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9.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10.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