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时,经过近1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国际上出现不少肯定和称赞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声音。比如,苏联学者巴拉赫塔和库兹涅佐夫联名撰文说:“中国所进行的改革在几年内就使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大国彻底改变了面貌,并且展示出完全可以实现的前景。”面对这类关于中国发展与未来的正面评论,邓小平始终保持清醒冷静、谦逊谨慎的态度,而且总是未雨绸缪,饱含深刻的忧患意识。1988年他在会见外宾时说:十年改革“使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台阶”,“现在我们正在上第二个台阶……上第二个台阶遇到的问题比上第一个台阶所遇到的问题还复杂……上第三个台阶需要花50年,那时遇到的问题将更多。国际上对我们的发展情况估计得比我们更乐观一些,但我们自己要小心谨慎”。
针对一些恶意的攻击性议论,邓小平则表现出毫不妥协的态度和立场。比如,有人攻击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人道,邓小平在1985年11月11日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美国有些人对中国人口政策的议论很愚蠢,这些人随便对别国指手画脚,引起别国的反感,对美国也不利。他们的中心目的是破坏中美关系,不顾大局,不以美国的利益为重。”1988年5月会见美国客人时,再次毫不客气地说:“美国有些国会议员不懂得这是中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说什么人道不人道。什么是人道主义?如果中国到了那时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还有什么人道主义可言?至少对中国人民不人道。”1990年6月会见孟加拉总统侯赛因时进一步指出:“有人骂我们没有人权,说计划生育不人道,有罪。我看讲这个话的人有阴谋,用心不良。计划生育只要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就是正确的,不要去听信别人的闲言碎语。”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非议者的叵测居心,表明了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严正态度和立场。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国外和海外有些人出于自己的政治用意总是认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就是搞资本主义,终将“全盘西化”。对此,邓小平的做法是,针对具体政策,从理论上予以解释、澄清。如改革初期推行“包产到户”、恢复个体经济等,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客人时解释说:包产到户“没有违背集体所有的原则,体现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不是搞资本主义”;“个体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建国后一直存在,外国有人认为这是搞资本主义,是不正确的”。至于从整体上否定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或鼓吹改革开放终将导致资本主义的论调,邓小平理直气壮地予以反驳:“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如果真的导致了资本主义,那末,我们的这个政策就失败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有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更大,而且会取得更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比重将始终占优势。”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邓小平不论在党内讲话还是会见外宾,都斩钉截铁地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说过,如果“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中国选择社会主义而不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不二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如邓小平所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社会主义”这个名字,“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俄罗斯历史学家鲍里斯?戈尔巴乔夫撰文说:“邓小平的英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有把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一笔勾销,而是努力利用建国以来所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之有利于新的政策。”哥伦比亚《时代报》1997年2月23日的一篇文章这样评价:邓小平“将作为不放弃共产主义的前提而使他的国家进入一个发展时期的人物载入史册”。
国际上还有人议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学习美国,邓小平1987年6月29日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坦率指出:“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动乱局面……不能从你们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的实际,这点我相信我们比外国朋友了解得多一些。”平和中表示强硬,坦诚中包含批评,邓小平绵里藏针、柔中带刚的外交风格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还有一些人对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说三道四,攻击中国政府为“稳定”而牺牲所谓“自由、民主”等。对此,邓小平毫不动摇,多次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凡是妨碍稳定的就要对付,不能让步,不能迁就”;“四个坚持不能丢。没有四个坚持,中国就乱了”。他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要怕外国人议论,管他们说什么,无非是骂我们不开明。多少年来我们挨骂挨得多了,骂倒了吗?”对此,法国记者、作家帕特里?萨巴蒂埃撰文评论说:“邓小平在他坚信不能丝毫退让的那些问题上不放弃原则。西方一直在施加压力,试图使中国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邓小平顶住了这种压力,毫不动摇。”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吸取世界现代文明成果而又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舆论评论中国的一个焦点。邓小平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可以用他1988年5月18日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所说的两句话来概括。一句是:“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另一句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
〔作者王香平,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北京100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