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邓小平研究
大刀阔斧的全面整顿
发布时间: 2010-02-20    作者:魏喜龙 苏华    来源:《大地》 2010-02-20
  字体:(     ) 关闭窗口
  1975年,是邓小平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极富有戏剧性的年份。这一年,邓小平身负重任第一次主持党中央工作,并对全国各条战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迅速扭转了党政军各项工作中的困难局面。然而,一场“政治台风”又迫使他走下政治舞台。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几天后,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又选举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
  1月15日,全国四届人大举行第一次会议,周恩来庄严宣布:在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为了尽快实现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在负责党中央日常工作不久,便开始组织一场党和人民反对“左”倾错误的重大斗争,并着手对我国各条战线的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1月25日,邓小平在总参机关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提出要“整顿军队”,总参、总政、总后“三个总部本身首先要整顿”。
  3月5日,他在各省、自治区、市委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上说:“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这个大局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随后,他在钢铁工业座谈会上强调:要把钢铁生产搞上去。
  7月4日,他对中央读书班第四期学员们提出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反对派性,把毛泽东同志树立的优良作风发扬起来。
  7月14日,他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明军队中存在着肿、散、骄、奢、惰,军队整顿就是整这五个字。
  8月3日,他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会议上,针对军工产品质量问题,强调这方面要很好地整顿。
  9月27日、10月4日,他在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插话,进一步说明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问题。“要通过整顿,解决农村的问题,解决工厂的问题,解决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邓小平的这些话语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体现他的魄力和胆识。
  整顿铁路运输是全面整顿起点。由邓小平点将的新任铁道部部长万里,强调铁路部门要把党中央关于整顿铁路的第9号文件作为铁路工作的纲。他说:“不唱天,不唱地,只唱9号文件这出戏;千条理,万条理,不安定团结没有理。”铁路的整顿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整个铁路大动脉开始“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安全正点”。随后,钢铁工业的整顿紧跟而上,军队、军工、教育、文艺、科技等领域的整顿也厉兵秣马,准备展开。
  外国人巴拉奇·代内什认为:邓小平不顺从“文化大革命”这股激流,而是马上筑坝堵住洪水。无论怎样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有人说,邓小平组织的全面整顿这场斗争,唤醒了全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加速了“四人帮”走向灭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1975年的全面整顿,就没有1976年伟大的“四五运动”。它是后来党所进行的拨乱反正伟大斗争的先导,为思想和组织方面作出了重要准备。
  1975年的初夏,北京城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也荡起一阵清新的春风,迫使那股阴风不得不暂时退缩到阴暗的角落里。
  4月下旬和5月初,毛泽东在所作的指示和谈话中,对反经验主义的问题作了结论。他强调坚持“三要三不要”原则,点名批评了江青、王洪文等人,并指示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批评江青。
  这件事办起来颇为棘手,邓小平倒不是怕江青一伙,因为此前他就对干部讲过,在派性面前要敢批、敢斗、敢捅“马蜂窝”。他也不是怕再一次被打倒,他曾讲自己是维吾尔族姑娘,辫子最多也不怕抓。此刻,他在考虑怎样把握分寸进行这场正面交锋。
  5月27日,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与会的政治局委员们面无笑容,从坐的位置上看也是“阵营”分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等坐在一边,相互紧挨着。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则另坐一边。毛泽东、周恩来没有参加。
  邓小平以主持人身份首先开口,他重复毛泽东强调的要安定团结和三要三不要的基本原则。针对江青等人说毛泽东批评他们的话过了头,是突然袭击,搞围攻。邓小平一针见血地说:其实,40%也没讲到,有没有20%也难讲,所以,谈不上突然袭击和过头。
  会场上一片寂静,与会者都在紧张思索着。邓小平话锋一转,直指问题实质,说“倒是要提一个问题,三件事,一是批周恩来、叶剑英……钻出来个‘第十一次路线斗争’;二是批林批孔,又钻出来个批走后门,点很多人的名,提到背叛马列的高度;三是学理论反修防修,又钻出个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这几件事雷厉风行,别的事却不那么雷厉风行,这是为什么?”
  随后,邓小平按照毛泽东的口径,告诉江青一伙不要搞小圈子,不要搞宗派,“四人帮”值得警惕;要遵守纪律,不要以个人名义送材料。其实,邓小平远没有把全部的话讲出来,但上述那些话就已经很有分量了。
  叶剑英、李先念等也先后发言,并向江青等提出质问和批评。江青一伙面无表情,呆若泥塑。会议以一方义正词严,一方沉默寡言而宣告结束。
    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
    2.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3.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道路的历史性贡献
    4. 论邓小平对我国互联网早期发展的贡献
    5. 刘国新:从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到总体小康的实现
    6. 邓小平关于经济改革和发展论述中蕴含的宏观调控思想
    7. 姬文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调整与完善
    8.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基本设计及其深远意义
    9.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谈话的几点研究
    10. 论邓小平的西藏工作思想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