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区域经济史
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 2010-12-13    作者:赖谦进 王喜成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2-13
  字体:(     ) 关闭窗口

——关于构建中原经济区的调研与思考

   阅读提示

  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北依京津冀,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翼”三大经济区之后,于1985年中原13市联合成立的又一庞大经济区域。

  现包括山西 、山东、河南、河北四省接壤区十三个地(县级):山西省的长治、晋城;河北省的邯郸、邢台;山东省的聊城、菏泽、临清;河南省的新乡、安阳、焦作、濮阳、鹤壁、济源。目前总区域国土总面积97444平方公里,总人口5601.6万人,119个县(市、区)。

  中原经济区有着自己的独特定位: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围绕定位,中原经济区明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成就;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党中央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河南省立足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思考,重新审视中原大地的战略方位,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布局,进一步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1. 河南谋划“中原崛起”
    2. 立中原 望世界——河南国际“走出去”快速发展纪实
    3. 河南 以科学工作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
    4. 河南月内将成首个人口过亿省份 计生政策不变
    5. “两大跨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
    6.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7. 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战略选择
    8. 提升环境竞争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9. 新中国70年经济外交:观念与选择
    10. 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