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必将成为加速江西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引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对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江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姚木根说。
科学发展抢先机
——应时而生,顺势而为,为江西赢得更多发展权利更大发展空间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崭新理念和重大战略方针,目的就是要引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恰恰可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江西省正处于从人均GDP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重要时期,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江西要根本转变欠发达地区的地位,必须从全局着眼、从长远出发,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保护青山绿水,为未来赢得更多的发展权利、更大的发展空间。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江西原有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提升和突破,秉承了山江湖工程、昌九工业走廊、九江沿江开发、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同时也是对中央领导历次重要批示精神的积极落实。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迄今为止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其对江西未来发展的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遵循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方向,把科学发展观的四大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把生态和经济两大命题有机统一起来,把开发和保护两大主要任务有机统一起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体、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城市化水平等各方面条件都走在全省前列,是江西最容易实现局部突破,进而带动整体崛起的制高点。因此,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抓住了江西崛起的基础,抓住了江西崛起的希望,抓住了江西崛起的关键。
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后劲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生态,最大的潜力是生态,而鄱阳湖是江西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江西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更好地策应国家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和突破江西原有的区域发展战略,从而争取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有利地位。
因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应时而生、顺势而为、前景光明的重大战略,它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落实了中央指示精神,契合了江西发展实际。
加速崛起探新路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湖泊开发与中部崛起并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国形象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强调:这是一项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
省长吴新雄指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站在国家战略高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这有助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着力保护和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有效控制滨湖和江河源头地区的人为破坏,合理开发环湖平原地区,探索大湖流域保护、治理、开发的新经验,这有助于保护“一湖清水”,维护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条件,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这有助于培育长江中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形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有利于加快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广生态文化,为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应有贡献,这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上的一些忧虑、怀疑和误解,有助于为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统筹规划重实施
——围绕功能定位,夯实发展基础,充分注重建设目标的示范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直接反映和决定它在国家区域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中的地位。按照《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江西省将在经济区内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2009—2015年,主要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2016—2020年,主要任务是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定性目标,规划设定了13个定量指标,主要有:鄱阳湖天然湿地面积稳定在3100平方公里,鄱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015年比2008年下降20%、2020年比2015年下降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45000元、2020年达到80000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化率2015年达到50%、2020年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