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史 >> 区域经济史
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发布时间: 2009-12-03    作者:华羽    来源:光明日报 2009-12-03
  字体:(     ) 关闭窗口

  今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十年大开发给中国西部带来了巨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区域经济协调的发展,同时也为全国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十年来,西部生产总值从一万七千亿增加到四万八千亿,平均增长了11.6%,超过全国同期增长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9个百分点,商品进出口贸易从170多亿美元,增加到将近800亿美元。这些数字,是西部巨变的最好证明。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为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9年,中央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开发西部是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西部大开发中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全面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

  十年来,西部总体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社会事业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的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得到了明显加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环境治理工程成效显著;西部产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立足本地比较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呈现出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成效不断显现的新特点。西部人们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改革开放的意识不断增强。

  经过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础设施尚薄弱;缺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产业;市场化进程比较慢,缺乏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发展的软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西部建设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仍然不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利用西部地区在能源、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应该更加重视开放,包括对内开放,即与中部、东部地区的互动,以及对外开放,即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加强贸易往来与合作,互创商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统筹发展,要更加以人为本,使西部地区的人民享受更多的、更实惠的西部大开发成果。

  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的巨大成果,不仅造福了西部人民,而且对全国这10年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新西部。

    1. 继往开来的西部大开发——中国经济发展的旷世之举
    2. 王丹莉:新中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趋势分析
    3. 在新起点上把西部大开发推向新高度
    4. 推动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实现新跨越
    5. 新阶段西部大开发的路径
    6. 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引擎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
    8.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李克强宁夏考察
    9.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
    10. 十年开发让西藏天蓝地绿水更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