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辨析 >> 把握历史主流
中国式数字文明的形成、特质与意义
发布时间: 2023-01-29    作者:刘卓红    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2-07-07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式数字文明的形成、特质与意义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摘要: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生产方式变革、新一轮技术革命爆发和数字时代的现实需要构成了数字文明形成的动力。文明是进步的同义语,数字文明的发展呈现出现代文明在数字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数字资本对文明具有二重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西方数字文明,无法解决因数字资本自身的内在矛盾所引发的“数字资本主义”“数字霸权”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式数字文明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的制约作用,以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凸显数字文明的包容共享性、开放共治性、全人类性的鲜明特点。构建中国式数字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极大推动了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

  全文见附件

  1. 中国式数字文明的形成、特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_刘卓红.pdf
  1. 数字时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2. 数字技术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政策调整——基于2000年~2010年数字出版的政策分析
  3. 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与历史唯物主义新知
  4. 对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批判
  5. 经济史研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6. 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