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出了积极稳妥地使用空军的作战方针和在实践中形成、发展人民空军作战理论的思想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主要成员具有丰富的陆军作战经验,但空军所担负的任务、所处的战斗环境毕竟与陆军不同。应该采取什么作战方针,如何使用兵力等等,对于人民空军指战员来说都是全新课题。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敌我空中力量的对比和空中作战的特点,提出了积极稳妥地使用空军的方针。志愿军空军参战前夕,空军领导同志根据毛泽东关于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一贯思想,提出不应过早地零星地使用兵力,而应积蓄力量,达到一定数量时,选择适当时机,集中力量,机动地给敌人以最大杀伤的兵力使用设想。毛泽东对此立即予以充分肯定,指出“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⑥。他还明确指示志愿军空军要避免与敌人进行拼消耗的空战,一鸣则已,不必惊人。在毛泽东的直接指导下,志愿军空军形成了“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的正确作战方针。
毛泽东历来强调,学习前人总结的军事理论,一定要“从自己的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⑦。对于年轻的人民空军来说,学习别国空军的军事理论,特别是学习我陆军的作战理论和战术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空军的任务之一就是与陆军密切协同,配合陆军共同取得作战的胜利。但是,这种学习,一定要立足于空军实际,与空军的作战特点结合起来,并通过实战的检验,形成自己的作战理论和战役战术原则。在抗美援朝作战中,志愿军空军创造的“一域多层四四制”空战战术原则,就是在毛泽东这一思想指导下,把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等原则成功地运用于空战的范例,它标志着人民空军空战战术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对人民空军战役战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国土防空作战中,人民空军同敌机在各种气象、高空低空、快速慢速,以及有电子干扰等情况下进行斗争,在实战中又总结出了常备不懈,积极作战;统一指挥,分区负责;精兵对敌、快速反应和机动设伏等一套特定条件下防空作战的原则、方法。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有选择地借鉴别国空军作战理论,逐步提出了把夺取制空权作为空军的首要任务;在诸军兵种协同作战中,坚持以合同作战的胜利为胜利,重点用于纵深作战;在防御作战中,坚持“整体抗击、积极反击、严密防护”;以及强调集中使用兵力和实施统一指挥等主要作战使用思想,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军战役战术理论。
4.确立了独立自主地发展空军武器装备的原则
航空、防空武器装备是空军建设的物质基础,航空工业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是关系空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对空军武器装备建设非常重视。建国之初,党中央、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军的武器装备必须立足于国内研制和生产,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同时,也不排斥争取外国的帮助和支援。周恩来也指出,靠买人家的飞机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我国制造飞机是50年代从仿制起步的。先生产教练机,尔后生产歼击机、轰炸机。1954年我国仿制苏联教练机成功,毛泽东立即致电祝贺,指出“这在建立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⑧历史证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决策,是非常英明正确的。60年代初,我们顶住了当时苏联的巨大压力,从1962年开始,陆续研制生产了各型教练机、强击机、歼击机、轰炸机和防空武器装备空军部队,从而结束了空军武器装备完全依赖外国的历史,掌握了发展人民空军的主动权。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性能比较先进的多种型别的飞机和防空武器陆续装备部队。尽管现在空军的武器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们毕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支可观的航空技术队伍,能够不断地研制新型装备和吸收消化外国先进技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