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位处祖国西北内陆,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然而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上却十分丰厚,曾写下过灿烂的篇章,曾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丰碑。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历史文化品位高雅,价值非凡,魅力永恒,不仅在全国,而且许多方面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具体而论,甘肃历史文化的内涵及其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甘肃为黄河流域文化的渊薮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存下丰富的遗迹遗物。如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埋藏极为丰富,一期文化年代距今远达8000年,为仰韶文化的先驱。“黄河文明八千年”,这是甘肃历史文化引以自豪的一大优势。 甘肃为羲皇故里。古史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初祖伏羲的发祥地就在今天水一带。至今天水市境内及其周边一带仍保留了一大批与伏羲、女娲相关的遗迹遗物以及许多优美的故事传说。甘肃也是轩辕黄帝的发祥地之一。 甘肃是周人、秦人发迹、崛起之地。周人在陇东创造了我国的早期农业,以农耕兴。秦人从渭河上游和西汉水上游一带兴起,而后东进中原,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 甘肃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所经的黄金路段和枢纽地带,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甘肃地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是我国东中部腹地通往西北地区乃至西方各国的天然走廊和必经孔道。丝路贯穿甘肃全境,甘肃遂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桥梁。丝绸之路及其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甘肃历史文化资源中最富优势、最具光彩和魅力的品牌。 甘肃是我国历史上率先对外开放的地区,河西走廊堪称我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条通道。我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可追溯至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之举。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位处西域门户的河陇得对外开放的风气之先,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西传东渐。 甘肃是享誉遐迩的文物大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陇原大地上留存下来了许多价值极高饮誉全球的文物古迹和遗址名胜。如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完美无缺地塑造出了一个天马腾空的形象,轰动海内外,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甘肃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规模壮观的石窟走廊和艺术长廊。莫高窟、麦积山、榆林窟、马蹄寺、天梯山、炳灵寺等50多处石窟群,灿若繁星,辉耀于陇原大地。无论从石窟群和石窟的数量,所存造像、壁画的规模,还是从其艺术、历史价值来看,不仅在国内无有及者,在世界上也难有其匹。 甘肃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所经的重要线段和现存长城长度最长、保存遗迹最多、形态结构最复杂、最能代表“长城文化”的地区。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至今仍绵延于陇原东西。敦煌玉门关及其附近的长城塞垣为我国汉长城中保存最完好、气势最雄伟的段落。明长城西端点嘉峪关为万里长城全线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关城,享有“边陲锁钥,长城主宰”之美誉。 甘肃保存了一批造型精美、艺术和历史价值极高的寺院庙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拉卜楞寺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区藏族宗教文化中心。始建于公元11世纪末的西夏皇家寺院张掖大佛寺,保存有中国最大的卧佛殿。武威白塔寺遗址是祖国统一西藏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章丽鋆] 12下一页尾页 平凉崆峒山号称“道家第一名山”。早在秦汉时就为西北名胜,今崆峒之顶的隍城以及真武殿、老君殿、问道宫等保存完整,巍峨堂皇。 甘肃是我国近代四大文献考古发现的两大奇观——敦煌遗书和汉代简牍的出土地,是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显学——敦煌学、简牍学、西夏学等的故里。 甘肃现存古建筑较多,佛塔、钟楼、桥梁、宅院、牌坊、台基等应有尽有,异彩纷呈,许多建筑不仅在西北,在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精品佳构。 甘肃历史上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屏蔽关中、中原的门户和中央王朝势力强盛之时向西发展的重要根据地,或名之曰中原王朝向西伸出的右臂。历代王朝大都把河陇作为整个西北地区的战略支撑点,十分重视对河陇的经营开拓,以致唐代出现了“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盛况。 甘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古城遗址保存数量最多、类型最复杂、时代序列最齐全、出土物相当丰富的地区。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标本和物化载体,是古丝绸路上留存的一笔丰厚的历史遗珍。 甘肃境内的古墓葬、墓群很多,有的品级极高,为全国所仅见。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是秦始皇几代先祖的墓葬群,规模宏大,规格同于帝王。嘉峪关、酒泉等地的魏晋壁画墓群,保存彩绘砖墓画近千幅,成为轰动中外的“地下画廊”。 甘肃境内岩画、碑石、摩崖石刻等不少,在全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岩画是我国北方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留在石头上的史诗长卷。成县西峡颂摩崖碑刻为汉代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临摹鉴赏价值。 甘肃大地孕育的姓氏文化在全国亦有重要影响。如陇西被公认为李氏祖根的所在地。李氏文化资源对于联络海内外亿万李氏同胞亲情,促进我省投资兴业及旅游业等的发展,以及加强统战工作,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甘肃的古代文化曾能独领风骚,为祖国的历史发展作出特殊的重要贡献。如十六国时期天下动乱,而河西因位处偏僻、山河阻隔,未受或少受中原战乱的波及,大批珍贵学术典籍和发达的中原文化得以在河西保存、发展。 甘肃历史上是祖国许多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曾为中华民族各民族的交往、团结和发展作出过历史性贡献。多民族的共同开发建设,赋予甘肃历史文化多元的内涵和民族浑融的斑斓色彩。 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且颇具特色,为我国拥有世界“非遗”项目最多的地区之一。广泛流传于陇原的花儿和皮影,已成功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悠久辉煌的历史,必然造就一代代英才俊杰,陇右自古多名流,江山代有才人出。有如李广、霍去病、吴玠那样忠心耿耿的战将,如王符、皇甫谧、牛弘、邢澍、张澍那样学识广博的学者,如窦融、张议潮等维护祖国统一的功臣,如李白、李益、李贺、李梦阳等杰出的诗家。 甘肃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且颇具特色,甘肃被誉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和转折点,在中国革命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 (李并成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参事,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 [责任编辑:章丽鋆] 首页上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