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清运动的试点阶段(1963年5月至1964年8月)
1963年5月2日至1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大区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问题。会议期间,毛泽东高度评价了湖南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向会议推荐了湖南省委写的《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情况的第二次报告》、《关于树立贫农优势和建立贫农、下中农代表小组问题的报告》和宁乡县花明楼公社党委写的《花明楼公社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文件。其中《花明楼公社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外省的三个经验报告合为“四个好的文件”,被毛泽东称之是“各省、地、县、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光辉榜样”。这次会议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20日,中共中央将它作为指导四清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予以公布,并将湖南省委的上述三个报告和2月8日写的《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情况的报告》一道,作为四清运动的典型经验列入《前十条》的20个附件,向全国推荐介绍,并指出:“这些材料极为重要,写得很好,本决定基本上是根据这些材料作出来的,没有这些材料不可能做出这样一个有系统的决定”⑦。这说明《前十条》吸取了湖南省委的几个报告中的许多材料和观点,成为中共中央制定指导四清运动的纲领性文件的依据之一。
5月22日至6月5日,中共湖南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讨论《前十条》。会议对全省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并决定按照《前十条》,部署开展四清运动,先进行试点,然后由点到面分期分批开展,在具体做法上改变了前一段省里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由各级党委统一领导运动的办法,改为上级党委派出工作队领导运动。会议制定了《搞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标准》六条和《广大面上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宣传要点》十二条。会后,由省委书记带队,全省共组织工作队员2.7万人,分三批在191个公社,2899个大队(占全省总数的5.7%)进行试点,省、地、县委主要负责人大多参加了试点工作,为全省大规模开展四清运动作准备⑧。
湖南省四清运动的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扎根串连,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和教育干部洗手洗澡,开展四清运动。
扎正根子是组织贫下中农阶级队伍的基础,各地选择根子的条件是:(1)出身贫苦,历史清楚;(2)立场坚定,分清敌我;(3)劳动积极,拥护集体;(4)敢说直话,办事公道。在树立贫下中农阶级优势的基础上,团结中农。团结中农的关键是树立贫下中农的优势,对待中农要分析其不同的政治动向,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批评,提高觉悟,达到团结的目的。
教育干部洗手洗澡,开展四清运动。在试点中揭露出干部队伍里存在的问题是普遍而严重的。据统计,表现好又没有什么问题的占22.5%,有一般错误的占61.2%,有严重问题的占11.3%。经济上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四多占,即:多占粮食,多占现金,多占工分,多占公共财产。而经济上四多占,就会发展到政治上敌我不分,组织上稀里糊涂。有的干部在政治上打击贫农,经济上剥削贫农,有严重问题的干部甚至包庇坏人,勾结坏人做坏事。
在运动中,湖南省委自始至终贯彻“两手抓”,“三结合”。“两手抓”是:一手抓教育干部,一手抓发动群众。“三结合”是:发动干部自觉交待自己的问题;发动群众彻底揭发干部存在的问题;工作队组织专门查帐与调查相结合。为了团结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各地试点都根据“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群众路线,群众满意,干部过得去”的精神,处理好干部的经济退赔。
第二阶段:清理阶级,深挖敌人,开展对敌斗争。
敌人的各种破坏活动,通过广大干部群众揭露,根据破坏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斗争,大破坏大斗争,小破坏小斗争,谁破坏斗争谁,斗准斗狠斗透。所谓大斗就是对那些解放前罪大恶极的当权派,现在又有严重破坏活动的分子,由大队或几个生产队联合起来进行斗争。所谓小斗,就是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二、三十人对敌人进行批斗。据10个公社统计,共斗争四类分子533人,占总数的30.5%,一个大队斗3个。根据试点摸底,被斗的四类分子有90%被斗垮。
清理阶级,是清理土改的阶级成分,不是重划阶级成分。通过清理阶级,阶级成分混乱的情况得到了解决。据7个公社统计,查阶级的结果,贫农占总户数的68.3%,下中农占11.4%,上中农占8.9%,富农占3.9%,地主占1.4%,其他成分占6.1%,清出和补划出漏网地主11户,漏网富农17户,占总户数3%。经过斗争,随后进行评审,对一贯坚持反动立场,有严重犯罪行为的地主、富农分子依法管理,监督劳动。
在这一阶段,夸大了敌人破坏活动的严重性,混淆了两类性质的矛盾,把搞生产责任制,搞家庭副业,做生意,有生活作风问题的也作为敌人破坏活动的具体表现,扩大了打击面,导致自杀的四类分子30人,富裕中农14人,自杀未遂的四类分子25人,严重伤害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第三阶段,规划集体生产,解决公私关系,改进经营管理。
这一阶段运动的重点是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工作队组织干部和群众原原本本地学习宣传《六十条》,一手抓教育干部,一手抓发动群众,对照《六十条》依靠贫下中农揭开田土山水四不清的盖子,揭开盖子后,进而查危害,找根源,分析提高,是谁带头把集体的田土山水分了?是什么思想作怪?到底依靠集体还是依靠私人?集体搞不好的原因在哪里?照目前搞法是什么结果?今后怎么办?通过讨论,算细帐,翻老底,提高干部群众的觉悟,号召干部、党员、贫下中农带头,公物归队,田土山水归队。
为了把群众的政治积极性引导到巩固与发展集体经济上去,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在试点中工作队采取揭盖子、通思想、谈措施、定指标的办法,普遍发动群众算四笔帐:人口增加帐,生产分配和贡献帐,资源潜力帐,劳动帐。盖子一揭,帐一算,思想通了,群众自己提措施,自己定指标,讨论制定集体生产规划,充分发挥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运动结束时,组织工作队、社队干部、群众三结合的检查组,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随时补课,验收合格后,工作队才撤离。
1963年7月1日至6日,湖南省委在韶山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广大基层面上的四清运动。会议肯定了湘潭地区的经验,要求“四清”工作点面配合进行,面上主要是开展粮、钱、物、工的“四清”和田、土、山、水的“四清”。会议强调:当前全省的工作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教育为动力,开展四清运动,“必须是有利于发展生产不得妨碍生产”,各级党组织应把搞好农业生产作为检查四清运动的主要标准⑨。7月29日至8月2日,湖南省委在南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总结前一段的经验,部署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运动必须“以生产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教育为动力”,批评了一些地区只抓运动不管生产和光抓生产不搞运动的做法。会议认为,运动试点所取得的主要经验是以抓好生产入手,组织“三个斗争高潮”,即:一是通过“四清”,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把修正主义的根子挖掉;二是通过查敌情,重新武装干部群众,把地富反坏的反动气焰打掉;三是通过清理田土山水,重新划定界限,以利于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会议着重指出,在运动中,要发挥干部的自觉性,在组织上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并推广湘乡县在运动中总结出来的“三自经验”:一是干部自己丧失立场,自己去端正;二是自己脱离群众,自己去争取;三是自己经济不清,自己清。在组织处理上,不能一发现问题就想斗争,想开除。这次运动,一律不追不逼,不搞停职反省,不搞斗争,不搞集训,不开除,不逮捕,党籍问题也不要忙于处理,留待整党时再说。在对敌斗争中,凡是专案,交公安政法机关专门去办,一般的破坏活动就让群众自己处理10。湖南省委的这一次会议,要求运动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发挥干部的自觉性,这对于减少“左”的错误带来的危害,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6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和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从此,整个四清运动在“双十条”的指导下进行。《后十条》在政策上强调团结95%以上的干部和群众,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在当时起了有益的作用。12月22日至29日,湖南省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共中央“双十条”,检查布置全省四清运动。会议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问题”,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经济上打好社会主义基础,必须按照中共中央的两个‘十条’,由点到面、分期分批地展开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1。湖南省农村在1964年春耕前,采取各种形式由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大规模地宣讲学习中共中央“双十条”。全省一共有200多万基层干部和大约2000万社员参加了学习。湖南省委大力推广宁乡县在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评功摆好”的经验,要求各地在运动中“全面认识干部,不但对干部的过失要发动他们自觉地揭发和改正,而且干部的成绩进步和经验,也要充分地摆,认真地总结”。并强调对于农村基层干部应当首先肯定绝大多数是好的,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是积极想把工作做好的,至于有错误和缺点的干部也可以启发他们主动地揭发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改善干群关系。指出“搞社教不是依靠工作队为主,而是以支部为主”,“农村党支部是好的,大搞评功摆好,更有利于促进干部自觉革命”,“就能好中求快,就能做到高高兴兴地搞运动和干劲冲天地搞生产”12。
中共中央发出《后十条》后,湖南省委总结推广“评功摆好”的经验,对于纠正四清运动中一些“左”的做法,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产生了好的影响。
1964年1月11日湖南省委印发《湖南省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委员会组织章程试行草案》,决定在省、县、公社、生产大队建立贫下中农委员会,生产队建立贫下中农小组,协助和监督公社、大队、生产队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并规定此草案,在系统地开展四清运动试点的地区中试行13。3月5日至15日,全省首届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强调,党在农村要长期依靠贫农、下中农的阶级优势,号召贫农、下中农在四清运动中起带头作用。会议决定成立省贫农、下中农协会筹委会,省委第一、二书记任正副主任14。4月25日至5月3日,湖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四清运动。会议要求按照坚决依靠贫下中农的原则,建立起坚强的工作队以保证运动“高质量”地进行。会议决定吸收5000名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参加运动。会后,省、地、市、县各级党委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采取学文件,忆苦诉苦,“三查三摆”,即:查立场、思想、作风,摆成绩、进步、经验等办法,对全省四清运动工作进行了一次整训。参加整训的工作队员近万人,为全面铺开的四清运动做好组织准备。
8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来湖南。在湘期间,他多次就四清运动发表讲话,批评湖南省委“团结95%以上的干部是团结95%以上的群众基础”这一提法,并批评四清运动试点工作中的“和平四清”和“和平五反”,强调城乡基层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中”,前一段运动“依靠基层组织,依靠基层干部的提法已不妥当”,批评了“评功摆好”。他提出:党在农村应该是“依靠贫下中农”,要求各级干部下到最基层“蹲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四清”,切实解决经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四不清”。他还推广介绍王光美的“桃园经验”15。这对湖南的四清运动向“左”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根据刘少奇来湘指示精神,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四清运动。会议过分严重地估计了阶级斗争形势,对干部队伍作了不切实际的评价,认为“在当前国内外严重的阶级斗争中,确实有些单位已经演变为地主、资产阶级所统治的独立王国,有些人已经演变成为地主、资产阶级的代理人。这种严重情况,农村有,城市也有,经济部门有,党政机关也有,基层单位有,领导机关也有,基层干部中有,高级干部中也有”。8月25日,省委发出《关于结合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重新登记党员的通知》,决定各级城乡党组织要结合正在进行的四清运动,对所有党员的社会成份、政治历史、阶级立场、思想作风逐个地进行全面审查,并普遍地进行一次鉴定。在进行系统整顿教育提高的基础上,对党员进行认真的登记和处理16。
湖南四清运动的试点工作,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总的来说,是在“左”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虽然也有一些具体的正确经验的总结,对于减少“左”的错误造成的后果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整个运动的趋势是朝着越来越“左”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到了试点的后期就更为明显了。
三、四清运动的全面铺开阶段(1964年9月至1966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