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史/志 >> 地方史专题
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根本——湖南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查
发布时间: 2010-11-19    作者:专题调研组    来源:光明日报 2010-11-18
  字体:(     ) 关闭窗口

  湖南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湖南文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据湖南省统计局统计,湖南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是湖南六大千亿元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湖南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1594亿元,增加值68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列全国第七,占GDP比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人均劳动生产率列全国第二。

  湖南的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原创动漫、娱乐演艺等优势版块均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被誉为“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上市文化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湖南卫视连续8年在全国各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第一位,打造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创造了娱乐选秀新模式并风靡全国;湘版科普图书、音乐图书、古典名著三大品牌在全国图书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同类市场发行和广告份额的61%;湖南出版集团连续5年进入中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连续4年被列入中国文化企业50强;湖南原创动漫产量连续4年排名全国第一,重点动漫产品和动漫企业排名全国第一;新兴产业蓬勃涌现,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数据库之一;长沙歌厅文化、酒吧文化开辟了中国式百老汇的大剧场模式;新业态电视媒体零售“快乐购”、青少年职业体验“酷贝拉”等引领潮流……2006年到2010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了222个文化品牌,其中“湘字号”文化品牌31个,占14%。

  湖南文化不仅全国闻名,“湖南腔调”正在全球唱响。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正式开播,并与阿里巴巴、盛大网络、腾讯信息等著名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探索电子商务与电视内容融合;湖南出版集团与日本角川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其跨区域经营模式下开发的动漫产品将在日本、欧美市场同步推出;金鹰卡通等7家企业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等6个项目被商务部等四部委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总数居中部地区第一。

  什么原因使一个地处中部、经济欠发达、财政和人均收入相对较弱的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领先全国?人才,这个文化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第一推动力。正是一批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文化领军人物,一批热爱文化、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人才群体,托起了湖南文化繁荣发展的春天。

  为全面了解湖南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探求“湖南文化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光明日报与湖南省委宣传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有关单位开展调研,形成了这个报告。

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机制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文化产业丰富的高智力内涵,决定了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近年来,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湖南按照中央精神,结合全省实际,充分利用省内与省外、国内与国外、体制内与体制外、事业与产业资源,在人才的培养、选用、引进、激励等方面不断探索制度创新,努力培育文化产业人才成长发展的丰沃土壤。

  1、人才培养由单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

  与过去大都只注重完成选拔推荐和培训指标相比,现在湖南文化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基础上,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各市州和省直宣传文化单位也组织实施了相应的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带头人和领军人物。通过选拔推荐、重点培养,开展继续教育、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境外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湖南广电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探索引进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等方法,注重提高受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培训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能力提升型。湖南新闻出版行业2007年就开展了首批领军人才遴选,建立了领军人物培训和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支持领军人物开展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并实施跟踪考察、动态管理、滚动培训。湖南出版集团与圣智、麦格劳·希尔、英国《卫报》等世界领先传媒集团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选送十余名优秀骨干去学习,加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在上市公司拓维信息,员工接受培训甚至成为一种“规定动作”,对因工作或任务无法抽身的培训对象,不惜采用“强制脱岗”的举措,从而在公司制度层面保证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不流于空谈和形式。

  2、人才选用由单靠“相马”向借重“赛马”转变

  湖南宣传文化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更新用人观念,创新用人机制,特别注重从实践中选拔人、任用人,“相马”与“赛马”结合,借重“赛马”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湖南省文化厅不断改进和优化产业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的作用。2009年首次实施面向全国公开招考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百人工程”;大胆引进著名相声演员大兵,并破格提拔担任省话剧团副团长;根据旅游演出市场需要,通过网络海选“韶山升起红太阳”一剧的毛泽东特型演员。湖南广电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不唯背景、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专业,只看实践。汪涵、仇晓只有中专学历,龙丹妮只是大专,何炅是大学老师,策划《超级女声》的廖珂学的是英语专业,《湖南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马昊是学化学的……湖南日报确立了“新闻立报、产业兴报、人才强报”的发展战略,破除论资排辈思想,重业绩,看能力,先后将薛伯清等一批有实践经验和成绩的年轻同志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带出了一批大胆创新、敢闯敢试的人才团队。湖南红网《红辣椒评论》负责人杨国炜,是湖南安乡县一个48岁的普通农民,一无学历,二无职称,但热心网络论坛,在互联网评论领域崭露才华,闯出了名气。2003年,红网打破原有岗位设置,破格直接录用他为正式员工,并委以《红辣椒评论》栏目建设的重任,之后对其重点培养,设立专门津贴,网民戏称他为“湖南史上最牛的农民”。

  3、人才引进由“刚性”向“柔性”转变

  为应对湖南由于经济、地域的相对劣势,海外或一线城市的人才不愿来发展的现实,湖南在文化人才引进方面确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不断突破身份、资历甚至地域的限制,人才引进逐渐由“刚性”向“柔性”转变。湖南广电下属的快乐购公司,专门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子公司,就地招聘、延揽各类人才,使很多优秀人才没有离开一线城市,就能为湖南文化产业作贡献。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合作新模式,邀请原广东漫友集团总经理刘煊伟加盟集团,创立了湖南天闻动漫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动漫杂志《虹猫蓝兔》首发即突破35万册。湖南日报旗下的华声在线,为了抢占新媒体领域,早在2006年就在北京成立了新闻聚合频道,利用跨地域的优势,吸引了毛钊等一批网络媒体人物、创新人才和营销专家,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和资本运作创新。《体坛周报》为了聚集国内外最好的体育信息资源,把总部从长沙搬到了北京,并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向欧洲、美洲的体育强国派出常驻记者和聘用当地体育记者。在法国《队报》等著名传媒机构,《体坛周报》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桌,全程参与国际著名媒体的策划、采编流程。

   4、人才激励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为更好地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湖南对于文化人才的管理,正在由以往单一的精神激励向多元化激励转变。一是事业激励。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产业,为文化人才施展才华、发挥才智、创造业绩提供舞台,让他们在人生事业上感到“酒逢知己”,干劲十足。湖南出版集团根据首席专家、品牌策划人建立项目制、事业部制,授权其自行组建团队,给予完全的“责、权、利”,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合力。二是薪酬激励。制定与绩效挂钩的待遇和薪酬制度,让人才价值在劳动分配中得到充分体现。湖南日报首创在收入分配上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每月工资随绩效、业绩上下浮动。以广告发行中心主任为例:完成了目标任务,年薪可达50万元,没有完成则自动下岗,每月只拿几千元的底薪。三是荣誉激励。通过评功、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多种荣誉激励方式,激发文化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省里定期评选“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表彰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四是情感激励。以人为本、以情感人,注重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进行关心,使人才感受到组织和单位的温暖和温情,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工作。

    1. 蒋建湘:让知识产权成为湖南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器
    2.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彰显湖南担当
    3. 让文艺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4. 民族的胜利 湖南的光荣
    5. 大力推动湖南制造强省建设
    6. 让湖南经济行稳致远
    7. 湘江新区,“新”在何处
    8. 湖南:2014年巡视发现316个问题
    9. 从“湖南计划”到撤出瑞金
    10. 湖南:改革求解“两型梦”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