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回良玉在贵阳市主持召开西南地区抗旱工作座谈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9/12    来源:新华社
  字体:(     ) 关闭窗口

 回良玉在西南地区抗旱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加大抗旱减灾力度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抓好秋冬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社贵阳9月12日电(记者 周芙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11日在贵阳市主持召开西南地区抗旱工作座谈会,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研判西南地区的旱情灾情形势,进一步研究部署抗旱减灾工作。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当前西南部分地区旱情形势的严峻性和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抗旱力度,千方百计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扎实抓好秋冬农业生产,切实做到保饮水、保民生、促增收、促发展。同时,要立足长远,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和节水工作,全面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回良玉指出,今年6月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干旱。从旱情看,降水少、江河来水少、库坝蓄水少,同时蒸发多、需水多、缺少抗旱水源的地方多。从灾情看,受灾地域广、影响产业面广,人畜饮水困难大、经济发展损失大。面对严峻干旱,旱区各地紧急动员,周密部署,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抗旱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清醒看到,目前西南地区雨季已过,旱情还将发展,抗旱水源不足的问题以及干旱带来的各种矛盾将进一步显现,抗旱救灾任务将更重,难度也更大。旱区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思想认识要有高度的重视,应对措施要有全局的安排,物资资金要有足够的准备,切实牢牢把握抗旱救灾主动权。

  回良玉强调,要认真落实抗旱责任制,加大抗旱资金物资投入,努力形成抗旱救灾合力,扎实推进抗旱救灾工作。一要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这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要摆在抗旱救灾工作的第一位。加强水源统一管理和调配,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抗旱水源,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二要扎实抓好秋冬农业生产。认真做好晚秋作物的生产和秋收工作,谋划好秋冬种。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搞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供应工作。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及时补种改种,增加蔬菜、马铃薯、油菜等作物种植,力争做到大季损失小季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妥善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保证灾区粮油、肉类、蔬菜等市场供应,搞好重要商品物资的运输调度。加大对受灾群众特别是重旱区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四要严密防范森林火灾。要针对持续干旱使旱区森林火险提高的情况,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和火情监测,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回良玉强调,要深入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水旱灾害问题。西南地区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要加快建设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提高供水能力。要调动农民积极性,通过政府增加补助、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民兴办农田水利,建设抗旱设施。要全方位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不断创新节水机制和节水模式,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贵州、云南、四川、广西、重庆等省(区、市)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有关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和有关省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出席座谈会。

    1. 聚焦我国西南地区旱情
    2. 西南地区严重干旱 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积极抗旱
    3. 西南地区受旱面积超全国8成 1100万人饮水困难
    4. 农业部进一步部署西南地区抗旱保丰收秋冬种工作
    5.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西南地区的整风运动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婚姻法》的推行与基层干部动员和教育
    8. 中国的三线建设
    9. 邓小平决策、领导成渝铁路的修建
    10. 温家宝出席长江中下游五省抗旱工作座谈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