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理念重建舟曲
——写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一周年之际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新华社评论员)8月8日,是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一周年的日子。曾经遭受巨大创伤的土地,如今正从伤痛中勇敢地站起,如火如荼的重建场景展现着中国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战胜特大灾害、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
人们不会忘记,一年前咆哮而至的山洪泥石流,使美丽的“藏乡江南”舟曲顷刻间满目疮痍,1500多人遇难、数万人痛失家园。舟曲,这个以往人们知之甚少的山区小县顿时成为党和人民最为牵挂的地方。艰难的抢险救援结束后,如何在这块位置偏僻、空间狭小、经济薄弱的山沟小城开展恢复重建,成为一道大难题。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总书记在汶川特大地震废墟上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鼓舞着舟曲人民和全国人民从灾难中奋起,重建美好家园。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力量迅速调动起来。国务院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指导协调小组迅速成立,《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灾后3个月内迅疾出台,国务院各相关部门、甘肃省各级政府相互协调,科学高效地组织规划实施。艰巨的重建任务面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一次彰显。
灾难发生一周年之际重访舟曲,记者看到,眼前繁忙的施工景象、城镇乡村显露着坚毅目光的舟曲人,无不宣示着这里的新生。恢复重建的170个项目已有108个开工,3处核心重建区域建设正在顺利进行,舟曲人民在举国大力支援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地托起生命之舟。舟曲恢复重建一年来的事实再次给人们以深刻启迪。
坚持党的领导,是舟曲重建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繁重而紧迫的舟曲重建中,党员先锋岗无处不在,共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党的领导似阳光温暖着人心,如雨露滋润着禾苗,鼓舞着灾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重建家园。正如月圆村村民杨义民所说:“是村支书和党员们领着大伙儿站了起来!”舟曲恢复重建一周年的事实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战胜任何灾难的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为本,是舟曲重建的最高标准。恢复重建的根本目的是让灾区人民重新过上好日子,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重建工作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重建中充分听取灾区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使重建工作始终得到了灾区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4000多户、近5万居民分别安置在舟曲老城区、峰迭新区和兰州新区的工作顺利进行。察民情、顺民意,才能暖民心、聚民力。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百姓视角考虑问题,使舟曲重建各项工作基础坚实,进展有力、有序、有效,人民群众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坚持科学发展,是舟曲重建的希望所在。翠峰山下遭遇灭顶之灾的月圆村,至今还保留着一处破损的二层楼房,警示着人们永远铭记这场灾难。基于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深入研判,舟曲重建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尊重自然、科学规划”的原则。将灾害治理和预防列为重建重点,对舟曲人口实施分区安置,频发泥石流隐患的三眼峪、罗家峪等重新留出排洪、泄流空间,修建白龙江堤防……这些举措无不体现着科学发展理念,使重建成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新舟曲的起点。舟曲重建时间过半,但接下来的各项工作仍需严格按照总体规划部署,切实做到恢复重建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完成好恢复重建各项任务之中,使灾后重生的舟曲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各项恢复重建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这是舟曲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以此来衡量,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目前,50亿元的重建投资刚过24%,群众安置住房还处于前期建设中……加快重建步伐,确保重建质量,坚持科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美好生活,仍然任重道远,还需继续努力。
再过几天,班玛扎西--这个在灾难后舟曲首个降生的孩子将迎来一周岁生日。“班玛扎西”意为盛开的向阳花!一年来,这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在无数人关爱下茁壮成长,灿烂的笑容感染着身边每个人。这朵盛开的“向阳花”如同重现焕发生机的舟曲一样,带给人们无限希望。可以相信,舟曲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