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时事观察
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文艺高质量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15    来源:湖南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刘希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四个坚持”为我国新时代文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文艺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文艺高质量发展,是发挥文艺工作重要作用,助力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但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因此,贯彻落实“四个坚持”,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抒写人民、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奉献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人民,实现文艺高质量发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抒写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活水源头,只有扎根人民,文艺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从党和人民重要事业的高度看待文艺,紧紧依靠人民、始终围绕人民进行文艺创作。一方面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另一方面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奉献人民。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我们要避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陷入“物的依赖”的资本逻辑,而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文艺创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力创精品奉献人民。所谓精品,是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创作品。创作精品,我们既要放眼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反映现实、观照现实,助力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又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着力表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展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而实现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人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要明大德、立大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首先,增强使命担当。要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紧紧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其次,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最后,努力成风化人。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