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执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原则、总目标、指导思想、根本宗旨、价值取向、基本方针、主线、总体布局、推进动力、发展途径等,是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须把握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
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执政党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服务。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一条根本原则。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联系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加强党的建设,执政党建设就方向明确、成效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现实课题和广阔舞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总目标推进党的建设。围绕什么样的目标建设党,是加强党的建设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是由党的性质、党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方位、党肩负的使命任务以及党的自身状况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党长期执政的新要求,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目标认识越来越清晰。党的十七大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郑重地提出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目标集中地体现了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群众性和时代特色。执政党建设的各方面工作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总目标、聚焦于这个总目标,为实现这个总目标而努力。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执政党建设。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直接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方向和根本。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突出特征。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改革开放以来,全党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和经常性的理论学习教育,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从党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出发加强执政党建设。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这是我们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之点,也是我们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的力量源泉。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在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四个服从”,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内重大问题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决定等,都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和不断完善民主集中制,把发展党内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制定和修订,党内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巡视制度、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改革和完善以及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在一些县(市、区)的试行,使党的制度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