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张全景: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发布时间: 2010-07-28    作者:张全景    来源:《红旗文稿》 2010-07-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践行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深深扎根群众之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灵丹妙药。  

  第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是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虽然先后有800万军队,有先进的装备,但由于人心丧尽,结果在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面前土崩瓦解。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我军只有2万多人,胡宗南的军队是20万人,情况紧急时,敌我只相隔几里路,有时就是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许多领导同志劝他东渡黄河,他却说:哪里群众拥护,那里就最安全,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在夺取全国胜利后,党的绝大多数干部保持着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不搞特殊,不谋私利。毛主席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毛主席一家6位烈士,革命胜利后,他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亲属牟取私利,面对亲朋好友的请托,他坚持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他说:我们共产党人绝不能像蒋介石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抗美援朝开始后,他把毛岸英送到了前线,后来牺牲在那里。党的领袖与群众一样,不搞任何特殊,多么令人敬佩!我非常留恋和怀念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好作风。兴国县有一首山歌唱出了当时干群关系的和谐: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穿着草鞋分田地,夜打灯笼访贫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现在,有些同志对这个“最大的危险”认识不足,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不强。现在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不是群众不亲近党,而是有的党员远离了群众;不是群众不拥护党,而是有的党员伤了群众的心;不是群众不热爱党,而是有的党员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党性。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党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有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宣传教育群众,发动组织群众,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党的群众路线,不会做群众工作,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有些地方在征地、拆迁等方面,不按法律规定办事,损害群众利益;有些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解决的问题熟视无睹,久拖不决;有些干部不会联系群众,不会群众语言,不会调查研究,不会做思想工作。群众反映,现在交通方便了,一些干部和群众反而疏远了;通讯发达了,一些干部与群众交流反而减少了;文化水平提高了,一些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反而降低了;电脑多了,一些干部与群众直接接触反而少了。对这些现象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党性修养最好的课堂是社会实践,最好的老师是人民群众。我们要教育干部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学会调查研究,学会联系群众,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特别是要蹲点调查,把了解面上情况与“解剖麻雀”结合起来。领导机关的干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能够吸收许多机关里得不到的营养,有利于我们砥砺感情、牢记宗旨、增强党性。  

  第三,正确处理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关系,把对群众负责放在第一位。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本来是一致的,但有些同志忘记了群众,对上级则投其所好,甚至弄虚作假,损害群众利益。有的在某些数字上胡编乱造,这方面的教训太多太深刻了。有些人为什么不对群众负责,专看领导眼色行事呢?说到底是私心作怪,是为了个人的提拔升迁。有的人信奉“升迁黜陟在上司,不在百姓。上司喜便是好官,爱百姓焉得上司喜”的信条,这种“为官之道”,我们应当坚决摒弃。  

  第四,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这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重要渠道,也是组织部门关心爱护干部的重要方面。群众来信来访也是考察了解干部的重要方法,可以从中了解干部的长短优劣。群众向领导机关、向组织部门反映问题,这是相信我们的表现,也是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一种方法。对来访的群众,我们应满腔热情。他们反映的问题,确实需要帮助解决的,认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耐心予以解释。重视来信来访也是反对腐败,纠正不正之风的一个重要方面。群众举报,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群众相信我们党,敢于反映问题;二是有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够。不然,为什么群众能举报而组织不了解,还是了解但不敢反映呢?有的干部把群众来信来访当成额外负担,甚至把上访群众当“刁民”,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共产党的干部,岂有怕见群众的道理?我们要相信群众是通情达理的。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搞好信访既是义务,也是一种权利。我们要重视信访工作,对来信要件件有交待,要善待上访人员,他们远道而来,应笑脸相迎,热情接谈,不能冷酷无情。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意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创新的伟大历程、主要成就与经验
    3.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历史底蕴和实践基础
    4. 于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与世界历史意义
    5. 储著武: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生动实践
    6. 罗燕明:中国共产党与香港澳门(1921-1950)
    7. 中国共产党消费政策百年变迁:轨迹、动因与逻辑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交工作的历史经验
    9. 吴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
    10. 新时代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