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发布时间: 2010-04-02    作者:颜晓峰 杨永利    来源:光明日报 2010-04-02
  字体:(     ) 关闭窗口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引领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组织是党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基础。学习型党组织是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增强效果、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

  学习型党组织是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基本特征的党组织。当今时代,世界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社会复杂程度日益增强,未来风险系数明显加大,学习已经成为适应变化、调整战略、把握发展大势的基本途径。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加强学习越来越成为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成为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呈现出高度组织化的趋势,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组织的社会。学习既是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更是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只有学习型组织才能通过从环境中学习新的知识,通过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促成相互学习,不断实现素质更新、与时俱进。我们党是一个政党组织,同时又是由不同层级的组织构成的系统,仅基层支部就有331万个,各级党组织能否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学习成为一种组织的文化、氛围和机制,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关系到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我们党是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为价值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学习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赋予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先进性,适应党的历史方位转变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实丰富着党的先进性。学习促进党的先进性,这在各级党组织建设中体现得更为直接和明显。由此可见,学习型党组织本身就意味着改革创新是组织的本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改革创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运用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组织的逻辑与构建的逻辑应该是统一的。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执政使命是通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奋斗实现的,各级党组织从不同层次、以不同方式践行着党的历史使命,体现着党的执政水平。党组织是党和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承担着积极有效地带领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重大任务。正是依靠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前进道路上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还很多。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我们一些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创新精神、素质才干与党的宗旨和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符合。必须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研究解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新问题,通过学习不断探索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上取得新成效。 

    1.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2.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