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发布时间: 2009-12-01    作者:杨学博    来源:《求是》杂志 2009-12-01
  字体:(     ) 关闭窗口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研究综述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指出,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形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学术理论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先要解决好人们的认识、认知、认同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

  从地位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体系。不少学者指出,正确认识价值、核心价值、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概念,是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在科学辨析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我国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价值体系。虽然当前思想意识领域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不相同,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结构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科学的、严密的理论体系。有学者认为,就逻辑结构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又各有侧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统一体。就内容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理念、共同价值理想、核心价值精神、基本价值标准等,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则、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

  从历史和现实基础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有学者认为,从历史角度看,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体现民族特性;另一方面,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价值观的基本思想与论断。从现实基础看,它植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从理念和目标上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有学者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阐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和根本追求,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表达了形成有利于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的要求。

  从具体体现上看,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新的时代精神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有学者指出,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特别是在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规律

  学者们一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抓住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进而更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崭新课题,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应重视学科间的综合比较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进一步丰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应努力把人们对这一体系的正确认识转化为自觉认同和自觉实践,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根本问题。总之,应努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转化之间寻求有机平衡。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等越来越呈现多样性特征。学者们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因为存在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就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要求,特别是对共产党员来说,更不能放松先进性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社会成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充分体现包容性,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充分发挥不同阶层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学者们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分明、各有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应进一步深化对各个组成部分的研究。同时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研究和实践中应避免突出强调其中一部分内容而忽视其他内容的思路和做法。有学者认为,在深入研究各部分内容的同时,更应强调“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即从总体上、根本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外延等进行把握。

  长期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学者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应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同时,也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期性而忽视阶段性目标。有学者指出,可以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复杂工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使其更具有操作性;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途径

  学者们认为,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要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主动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二是及时回应,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体现到人们的具体行动中。

  培育思想共识。学者们指出,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努力回答问题,澄清思想疑惑,扩大社会认同。当前,应着力回答好“六个为什么”,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楚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及为什么“不能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讲清楚“四个自觉划清”,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同时学者们也指出,应在批判所谓“普世价值”和“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错误思潮中,进一步形成思想共识。

  抓住重点群体。学者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体现层次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应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在大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中,特别是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员、干部的言行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应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公众人物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影响很大,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搞好氛围熏陶。学者们认为,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作用,重视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的重要阵地作用。引导媒体主动设置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各类节目中。同时,根据人们审美情趣、审美方式的变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在文艺创作、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向人们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鼓舞和提升。

  注重实践养成。学者们提出,要不断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引导人们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

  强化机制保障。学者们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惩戒机制。特别是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中,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利益导向、竞争机制和市场环境;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中,发挥法律制度的规范和警示功能,以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三个问题
    2. 划清重大界限 推进伟大事业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