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治史 >> 民主建设史
政协最大的权力是话语权
发布时间: 2010-02-28    作者:邢利宇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2-28
  字体:(     ) 关闭窗口
   有人问“中国政协有什么权力?”赵启正给出答案:“政协最大的权力就是话语权。”

  延续去年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的成功经验,中国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25日在此间与媒体茶叙,畅谈政协职能与作用。

  政协话语权很大

  经历60多年的发展,中国全国政协已经发展成为涵盖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34个界别以及2000多名政协委员的政治组织。赵启正指出,政协委员们文化程度较高,阅历较丰富,有着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政协发挥着智囊的作用。

  “政协的意见,执政党重视,政府重视,民众也很重视。” 赵启正指出,政协本身不是立法机构、行政机构,是政治协商机构。在国家重大政策、重大人事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协商讨论,如政协委员曾通过提案提出西部大开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边疆人民币汇率兑换机制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议。

  同时,委员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利,且“没有人能妨碍我们这样做”。赵启正认为,政协的话语权很大,此外因为委员的代表面很广,政协反映的问题也具有较广泛民意基础。

  “政府外交+公共外交=整体外交”

  赵启正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被誉为“中国政府的公关总管”,转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后,赵启正成为“公共外交”的著名推动者。

  “政协可以和国外政府、官员、党派、各界人士,进行广泛交流。政协对外交流的代表团有驻各国前任大使、国际政治专业教授、作国际贸易的企业家等。”

  赵启正说,政协不代表政府签双边协定,发表声明,但这种交流是广泛的,既表达中国国情、“我们的主张”,又倾听对方的意见。

  “这是政协外事委员会三年以来,很努力表达的意见,也使之成为中国国策”,他认为,其核心概括而言就是“政府外交+公共外交=整体外交”,而“公共外交表达得更细腻,更深刻和更多元化”。

  外界对中国民主理解不够

  年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均备受瞩目。赵启正以此为例,谈起中国的民主模式。

  他说,在中国,一件大事常上下协商,反复论证。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就广泛征求人民代表、民众、民主党派意见,也经过政协协商。

  赵启正强调,“这种民主是协商的”,“如果认为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民主模式不一样,就说中国不民主,而不是不一样的民主,这是对我们理解不够,也是我们自己对自己说明得不够。”

  赵启正还透露,今年政协新闻发布会由于记者关注度高,参访人数众多,将史无前例地移师北京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

  

    1. 中国必须大力开展公共外交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