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关系?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在科学分析当今时代发展特征和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客观上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建设创新型国家。发轫于上个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为主要标志的高技术及其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科技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成为科技创新和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在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大潮中,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了争夺科技制高点的步伐。在军事方面,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发达国家正在以信息化军事扩大对发展中国家机械化、半机械化军事的新的军事技术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仍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既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可能性,更有现实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探月”、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高性能计算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基因组研究等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拥有了一批在农业、工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名品牌的优秀企业,全社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已发展为工业大国、制造大国,钢、煤等工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据测算,我国科技综合创新指标已相当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000—6000美元国家的水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由此可见,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足,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等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非但如此,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还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高消耗并存的是高污染,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从我国的发展战略全局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带动生产力质的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