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2008年改革开放史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10-02-21    作者:周一平 周 雷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2-21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改革开放史的分期问题。改革开放史的分期问题是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最重大的理论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探讨还不多。章百家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加一个酝酿准备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76年10月至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第一阶段: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8月中共十二大召开前。第二阶段: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至1992年l月邓小平南方谈话前。第三阶段: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至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四阶段: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至今[26]。后来他又把第三阶段调整为1992年1月至2000年底,第四阶段调整为2001年初至今[27]。陈述认为根据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的文献,改革开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至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前,第二阶段从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至2002年党的十六大前,第三阶段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开始[28]。以上这些阶段的划分基本上都是以重要会议为标志。这样划分是否能反映出阶段性的质的变化,还值得研究。划分改革开放史阶段的标准应该是什么,也还值得研究。究竟怎样分期才更科学,恐怕还要再等一等才能看得更清楚。现在,对改革开放史的记述大多采取写专史的办法,分别写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党建等各方面,而对于宏观的分期往往论述不多,这往往使读者感觉不到历史发展进步的大脉络、大节奏。大概分期问题不解决,要写好改革开放史、写好改革开放专史,是困难的。分期问题还是应努力研究探讨,设法解决之。 

  关于改革开放史与国史的关系。改革开放史是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的国史。研究国史的诸多理论、方法、史料适用于改革开放史研究,研究改革开放史的诸多理论、方法、史料也适用于国史研究;国史研究的发展会推动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发展,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繁荣当然也会推动国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时间跨度看,改革开放时期已经超过共和国历史的一半,从纵深影响看,改革开放是第二次革命,它使中国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的成就已超过新中国前29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已成为共识。国史研究已从中共党史的社会主义时期研究中独立出来,但改革开放史能不能从国史研究中独立出来?目前看还不能。尽管还算不上是一门独立学科,但改革开放史的独立研究是应该的、必需的。即与国史研究一样,改革开放史的研究也应经常持续地进行,而不应只是在逢五周年、十周年纪念时才进行研究。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纪念,对其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仍需提高。 

  关于当代人修当代史的问题。现实的经验教训最需要总结、最应该总结,最能为现实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史最值得研究,最应该研究。但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事件还没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来沉淀,它们的历史影响究竟如何,现在还难下定论。一些重要事件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也还相当紧密,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讲述者、研究者也难以摆脱感情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客观学术研究的时机还不太成熟。对一些问题可以研究,但要慎下结论[29]。尽管近两年改革开放史方面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论文很多,但大部分是叙事,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诸方面描写改革开放成就的较多,而很少进行理论问题的探讨,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展开。即使有些理论探讨,基本也是挖掘中共领导人、中共中央文献的一些旧话,重新解释一下中国共产党对一些问题做出的决定性判断,而很少有“理论创新”,很少提出一些新的论断。这大概与时段短、认识还无法到位有关。理论建设对于学术研究发展、学科建设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当代人有责任有义务修当代史,也有责任有义务研究当代史的理论问题,从而全面推动当代史研究的发展。 

  关于改革开放史的资料问题。史料问题也值得注意。由于时间离得近,档案资料多未解密,这段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情况要搞清楚还有困难。尽管可以利用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录和口述史资料,也可以利用报刊资料进行研究,但这些资料也难免有受感情、形势影响的局限性,是不得不注意的。同时,不同公布者公布的资料会不同,甚至有矛盾,比如中国大陆政府公布的资料与民间公布的资料有不同,中国大陆政府公布的资料与港澳台公布的资料、与国外公布的资料有不同。互联网上的信息更是五花八门、谣言不少。面对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大量信息、资料,如何筛选,如何辨别真伪,这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理论问题、理念问题,这是决不能掉以轻心的。 

  关于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时,关于国史的著作几乎没有,文章也不多,而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史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数量众多,这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成果虽多,重复劳动的现象却不少,大同小异的著作、论文很多。要避免重复劳动,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如管理方面如何协调,如何加强学术规范建设等等。而提倡学术研究的创新是极其重要的。

  学术研究创新,就是要拿出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这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等。理论创新,可以是提出某种新理论来进行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可以是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进行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可以是在研究中提出一些新的理论观点等。方法创新,可以是创造一种新方法来进行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可以是用其他学科的方法来进行改革开放史的研究。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进行改革开放史的研究,一般也被视为跨学科研究。比如,李强《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2008》一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改革开放史,探讨了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社会制度、城乡区域等的变化,分析了这个宏大过程对中国社会分层、农村社会、城市化、城市治理结构等的影响。再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写的《繁荣与代价: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展的解读》一书,用了一些生态学、环境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改革开放史,论述了在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资源环境付出了极大代价,呼吁要重视保护资源环境。这些对改革开放的所得所失进行辩证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是非常需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具有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这样的著作是有创新意义的,是值得提倡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全方位展开,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史研究是史学领域里最适合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领域,改革开放史跨学科研究应该大发展,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应该大发展。 

    1. 宋月红:论“国家历史安全”与当代中国史的研究编纂
    2. 光明日报述评:踏石留印 抓铁有痕
    3. 光明述评:凝视芦山,生命与情感更有分量
    4. 年终形势述评:从缓中趋稳走向筑底回升
    5. 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勃勃生机——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述评三
    6. “老大哥”的新坐标——新常态下“新东北现象”述评
    7. 中国经济放缓或正接近底部
    8. 关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风险尚需防范
    9. 定而有谋 稳中有为——半年经济形势述评
    10. 全面深化改革述评:行政体制改革 政府华丽转身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