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处处险滩,重重阻力。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所以,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既注意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改革中,党一方面注意准确地把握和正确地认识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设法解决,不以所取得的成就去掩盖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危害性。另一方面,也不因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动摇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党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以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国家在分配制度和经济发展上,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又快又好的原则。党的十七大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了政策,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这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公平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重要保证。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这正是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1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29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76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361页。
[5]1997年的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班上的讲话。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下卷),第383-38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3—91页。
[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63页。
[9]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03、6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9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8页。
[1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1194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48页。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9页。
[1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2004,第1205页。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7页。
[1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3页。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0页—371页。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2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页。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20页。
[2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8页。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页。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