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研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发布时间: 2009-09-15    作者:李正华    来源:国史网 2010-12-15
  字体:(     ) 关闭窗口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处处险滩,重重阻力。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所以,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既注意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改革中,党一方面注意准确地把握和正确地认识前进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并设法解决,不以所取得的成就去掩盖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危害性。另一方面,也不因前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动摇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党始终坚持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要,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以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国家在分配制度和经济发展上,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又快又好的原则。党的十七大在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了政策,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这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重视社会公平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重要保证。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逐步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这正是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1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29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76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361页。

  [5]1997年的5月2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班上的讲话。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下卷),第383-38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3—91页。

  [8]《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63页。

  [9]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03、6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9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8页。

  [1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1194页。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48页。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9页。

  [16]《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2004,第1205页。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7页。

  [1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3页。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0页—371页。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6页。

  [2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页。

  [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20页。

  [2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8页。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页。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4页。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当代史上的伟大转折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对台政策与祖国统一大业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演变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市级行政建制的变化与原因
    5. 李正华:2003 年以来关于邓小平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研究述评
    6. 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
    7. 宋月红: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研究述评
    8. 12月18日
    9.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10. 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