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次全会重新恢复和极力倡导的解放思想,打开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开拓前进的道路。这次全会开始确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引导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健康前行。这次全会形成的发展理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发展,成为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
解放思想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这次全会的主题报告标题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在这个报告中明确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这次全会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2]正是在这次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党冲破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历史。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是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的。这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为解放思想开辟了道路,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准备了条件。党得以在科学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正确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逐步深化对计划、市场、公有制、私有制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从而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对国情缺乏准确的把握和清醒的认识,从而导致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党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中,逐步对国情有了清醒的认识。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3]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认识上的教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并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重申,“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同时进一步指出,这个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在于物质文明还不发达。1986年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内容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1987年8月,邓小平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的历史必然性,强调了承认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意义。对国情的准确把握,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