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 专家解读
破除文化繁荣的体制机制障碍
发布时间: 2011-11-09    作者:刘紫荣    来源:中国网 2011-11-09
  字体:(     ) 关闭窗口
   凡事不破不立。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亦如此。尤其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更是在创新上下功夫,实现破立并举、有破有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需求的新体制新机制。当前,这项工作迫在眉睫。
   眼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呈现巨大成就和显著效果的同时,制药发展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以至出现了文化部门职能转不到服务上来,出版单位不找市场靠政府,能干的文化人在圈内“混职业”、在圈外“干事业”等等怪现象。这些现象表明,文化事业的体制机制,已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从而在一些领域严重影响着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动画为例,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数量达到385部、220529分钟,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但22万多分钟的生产量背后,极少有像迪斯尼、尼克动画那样叫得响、挣得多的品牌。有人认为,问题出在商业模式环节,重创作而轻营销。有人认为,缺乏“大动漫”的理念,没有整合好从创作到零售终端的每一个环节。这些都表明,体制机制拉了动画发展的“后腿”。
   深入剖析文化发展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中至今确实仍存在类似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成分,长期形成的“重事业、轻产业”观念和管理方式。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管办不分,从而让原创动力匮乏。破除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障碍,势在必行。进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之举。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化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传播技术、运行机制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改革前是一种退步,思想僵化就一定没有出路。一个时代就是一个文明的阶梯,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我们,有担负起文明阶梯的重任。同时,在国际社会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必须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体制机制,有自己的文化力量。
   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进行调查表明,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最多的翻了三番;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负增长43%。这进一步说明,改革创新才是文化事业大繁荣的唯一出路,才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唯一活路。
   正因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激发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各地要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科学界定和区分现有文化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功能,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步骤,推动改革又好又快地进行,力争改革过程中的每一步把握正确方向,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尽量少走弯路,不走岔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体制机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形成不易,改革更难。当然,改革之难并非难不可破。实践告诉我们,思路决定出路,办法总比困难多。过去的几年,我们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的改革经验。只要我们不断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和主动性,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定能蓬勃发展,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历来改革,勇者当先。当下的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需要经验和智慧,更需要卓识和勇气。改革路上,智勇者胜。破除阻碍文化繁荣体制机制障碍的智勇者,再不亮剑,欲待何时?
 
    1. 文化:灿烂的繁荣之花
    2. 文化繁荣篇
    3. 文化发展与小康社会
    4. 文化繁荣的自信与自强
    5. 发挥宗教界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6. 文化建设的正心诚意
    7. 文化与文化自信
    8. 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9. 以高度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
    10. 深入学习党的文化建设理论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