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961年——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年:陈云继续深化渡灾之策,积极向中央建言献策;邓小平全面展开调查研究,掌握经济调整的主导权
随着1960年下半年国内困难局势的全面爆发,中央领导层在1961年全力以赴调整经济。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陈云继续深化他在1960年着力开展的渡灾政策的调研工作,并不断向中央建言献策。通过调研活动,陈云不断深化他的调整思路与政策建议:
(1)提出增加豆腐供应来解决城市人民营养问题。
(2)转变建设化肥厂思路,由年产800至2000吨的小型氮肥厂向年产2.5万至5万吨的大型厂转变。
(3)提出“计划和市场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有些商品凭证计划分配,有些商品只要有钞票就可以到市场买。利用进口的糖和麦子制作高级高价糖果、糕点,开馆子卖炒肉片、炒肉丝。以此缓和人心,增加营养,回笼货币。
(4)思考渡灾的釜底抽薪之举,提出动员城市人口下乡这个牵动全局的大政策。
(5)在家乡搞调研时深切感受个体单干的积极性,在政策调研中理解并支持这种情绪,提出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
(6)重提紧张平衡理论,以此分析形势和任务。
在陈云深入探索具体问题的同时,邓小平也全面展开调查研究。1961年上半年,毛泽东的注意力放在对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纠偏和规范上,主持制订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又称“农业六十条”),对人民公社原有的体制进行调整。邓小平上半年也主要是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调研人民公社体制问题,他4、5月到北京郊区顺义县进行农村调查,调研结束后,在和彭真联名致毛泽东的信中讲了社队规模、粮食征购和余粮分配、供给制、食堂、家庭副业等问题。
在1961年上半年,对于邓小平领导的中央书记处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毛泽东开始点名批评书记处的工作。基于对毛泽东批评的回应和对调查研究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在由毛泽东主导的农村问题告一段落后,从1961年下半年开始,邓小平领导书记处认真搞调研工作,在工业、文教等领域制订一系列调整的具体规定。当时工业企业秩序混乱,产量大幅下降,指标难以完成,邓小平提出在工业方面也搞一个类似农业方面的条例来。6月17日,他主持书记处决定起草工业条例。同时在7月14日至25日,亲自赴东北调研保鞍钢冶炼设备开工三分之二的措施问题。从8月9日至15日,他主持书记处会议多次讨论修改条例草案,会议讨论并通过《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70条”)。邓小平在主持制订“工业70条”的过程中,强调以下观点:
(1)以钢为代表的重工业,产量从1800万吨减到1000万吨是个限度。农轻重中“农、轻”是上,“重”是下,但要保证逐步地上,逐步地下。过去“重”一马当先不对,现在不要又在另一方面过分突出,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
(2)企业要实行严格的定员定编,内部不能有多余的非生产人员。这些人员可以分流出去,或由国家包起来开支,赔在明处;或搞集体所有制,实行独立核算,同企业进行等价交换。
(3)群众运动破坏了企业科学的规章制度,群众运动并不等同于党的群众路线。天天开大会、天天贴大字报、万人上山大炼钢铁的错误做法是不合群众路线的,是反动的。
(4)重视技术人员的作用,要大量培养和提拔年轻技术人员。
(5)企业生产指挥权一定要集中在厂长负责制上,企业党组织不干预日常行政事务。等等。与此同时,邓小平还指导制订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60条”),并在7月26日至8月5日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通过。
在制订完上述两个条例后,从10月至年底,邓小平把很大的精力用在主持书记处讨论制订7年计划上。这时为什么要搞7年计划?邓小平从国内外形势作了解释:在国际舆论上造成同赫鲁晓夫作斗争的声势;国内贯彻调整八字方针以来灰溜溜的,气不壮,7年计划就是要鼓气、壮气,给全党全国人民一个信心;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统筹各部门的打算,使工农业生产好安排一些。邓小平还就制订7年计划的指导方针作了说明,即:真正按农轻重的顺序,归根到底以重工业为重点,目标是基本上解决吃穿问题及基本上解决日用品问题。接下来,邓小平主持书记处逐个讨论各部门提交的计划大纲,最后确定了《中央转发国家计委党组关于7年——10年计划的综合汇报提纲》。
在邓小平主持讨论7年计划期间,有两个重要事件。一是决定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后来的七千人大会;一是邓小平在批评当时党内高级干部的思想状况时强调批评了分散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书记处就七千人大会的主旨指出,一是中央交心,就几年来工作中所犯的错误作自我批评,毛泽东准备讲话;二是强调讲全局观念、纪律观念,要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反对分散主义,解决小天地太多的问题。
与筹划召开七千人大会相联系的就是批评分散主义问题,这是邓小平经济调整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指出:关键是明年要保证全国征购粮食820亿斤,如果做不到这点,国家计划、社会主义优越性都是空的。过去高指标是错的,第一是中央负责,主要是书记处负责。但现在低指标却兜不拢,斤斤计较眼前细小的局部的利益,头脑中有分散主义。在困难时期,要千方百计努力,当老实人,说老实话,从全局出发,情愿自己吃亏。党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有个理想,就是还要前进。调整不是消极的,而是调整好了要继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