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党史知识大讲堂: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
发布时间: 2011-06-20    作者:曹普    来源:人民网 2011-06-20
  字体:(     ) 关闭窗口

  主持人: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时做了重要的讲话,这次讲话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曹普:中央工作会议在1213日举行了闭幕会,几个中央副主席都讲了话,邓小平也发表了讲话,讲话的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稿他亲自拟定了提纲。讲话的内容一是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他说一个党、一个民族如果思想僵化就可能亡党亡国;二是讲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他说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就是鸦雀无声,由此他提出民主要制度化、要法律化,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想法认识的改变而改变。另外,还提出了改革的问题,他说再不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有可能被葬送,也特别提出了改革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等。

  这个讲话讲到了当时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主报告,也是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

  主持人:那么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后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正式召开了,整个会议开了五天,会议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它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呢?

  曹普:12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后,大家又对小平同志在内提出的一些东西进行了讨论。15日会议结束后3天,也就是1218日到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5天,因为前面有36天的充分准备。应该说这次会议开得很顺利,前两天主要是学习和传达36天工作会议形成的一些文件,包括领导人的一些讲话。后三天主要是讨论分组讨论这些讲话,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得出会议的结论。这个会议最重大的贡献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也可以说就是实现了四个拨乱反正。

  第一个拨乱反正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充分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思想路线上实现了拨乱反正。

  第二个大的贡献就是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样一个长期坚持的口号。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样一个重大决策。实际上是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第三是在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第四是会议审查了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一些领导人的功过问题,由此开始了在重大历史是非上的拨乱反正。

  所以三中全会的贡献如果概括起来说,我认为主要就是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重大历史是非上实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主持人: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历史大转折得以实现,从今天来看它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又是什么呢?

  曹普: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伟大转折,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个原因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第一,全会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和愿望。

  第二,充分地发扬民主是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议期间与会者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发表各种看法,包括对一些领导人的批评都没有受到阻挠或者刻意的打压,这些发言有的在会议简报上都登出来了。这种民主的氛围、党内民主得到重要保障也是这次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关键时候把握方向、进行决断,成为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作为这次会议的主持人,华国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方面我觉得也应该给予肯定。

  这次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应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年的时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做了一些讲话,做了深入的阐述。

  它的意义我觉得也可以说概括成这么几句话:一是总的来说,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的。所以三中全会开辟了我们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想它作为一个光辉的标志会长期地记载在党的历史史册上。

  主持人:曹教授,刚才您也给我们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重大意义和突出的历史贡献。我们来回答两个来自网友的问题:

  网友:现在我们把打破“两个凡是”精神枷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称为是第一次“思想大解放”,那么您认为,推动这次思想解放的动力是什么?

  曹普:应该说这个动力我认为是一个历史的合力,包括党内党外、上层下层。思想解放最初是从党内高层启动的,但是在得到党内中层、基层的呼应和支持后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合力,我觉得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那样困难的局面下,我们党有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变革意识和一种历史的使命感。在这样一些东西的推动之下,我们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共产党所要完成的使命出发——把国家真正搞富强,推动了思想大解放、推动了历史大变革。

  网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思想路线的一次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那么历史地看待党的建设,怎样才能保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从而避免出现大的错误和严重的倒退呢?

  曹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讲到几个“要”: 第一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二是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第三是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第四要始终站在历史潮流发展的前列。从党自身来说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做到“三个代表”。这样我们从党的自身建设来说,就能避免过去所犯的错误和所发生的问题。

  主持人:那结合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并且展望未来,我们重温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

  曹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离现在已经33年了,应该说经过33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大变化,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空环境完全不同于30多年前了。

  但是我们今天来回顾三中全会,包括它所实现的伟大历史转折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我觉得我们要认识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个会议,更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态度。集中起来,这些观念、态度、意识、精神就是要变革、要开拓,要民主、要进取。

  当前中国改革发展面临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它的复杂性可能不亚于30多年前我们所面临的。当然,时空环境不一样了,具体问题不一样了,但是它的复杂性、艰巨性同样是需要我们共同面对来解决的。

  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三中全会所形成的以及所孕育的这些精神、意识、态度、观念还是有它的现实指导意义的。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开辟社会主义新局面还是要发扬和光大这样的精神、意识、观念和作风,我觉得这个意义也是长远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曹教授给我们带来对这段历史的讲述和回顾,以及精确的评价,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今天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收看。(主讲人 曹普 中央党校教授)

    1. “四种危险”:党长期执政的安全警示
    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召开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3. 领航中国 扬帆奋进——献给中国共产党90华诞
    4. 建党以来农村政策回顾展在京举行
    5. 庆祝建党90周年学术座谈会召开
    6.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召开
    7. 捷共主席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8. 民族记忆的恒久旋律
    9. 迎接建党90周年 党史工作大有作为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