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党史知识大讲堂: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发布时间: 2011-06-14    作者:谢春涛    来源:国史网 2011-06-14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三条,长期封建主义的影响。这一点上,我们所受的影响更多一些,更深一些。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特别的长,虽然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我们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又铲除了封建主义的土地制度,它的经济根基,但是封建主义的思想残余决不是短时间内能消除的。应该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失误就跟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有关系。比如说个人专断家长制,当然是封建残余的影响。还有个人崇拜也跟这有关系,我们有个人崇拜的土壤,所以当年才会搞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四条,两大阵营尖锐对抗的环境。我们这20年的探索,始终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环境就容易使我们产生两个方面的偏差。一个是容易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反映过度。美国要演变我们,苏联要颠覆我们,我们当然要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但是当年只要有风吹草动,就容易用政治运动的办法来对付,结果一搞就扩大化了。还有,容易发生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截然对立开来的偏差,我们老要警惕资本主义复辟,但是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没搞得很清楚。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批的很多所谓资本主义的东西,其实是今天眼光当中的资本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第五条,普遍低下的科学文化水平。当年我们对现代化工业了解甚少,对现代技术革命更是不清楚。所以,才犯了很多低级错误。比如当年的土法炼铁,跟眼界、素质有关系。

  我讲这几方面客观原因,就是想说明当年我们的失误决不仅仅是毛泽东一个人的,甚至也不仅仅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而是我们这个党、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在那个特定阶段里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所难以完全避免的失误。我觉得这么看,问题可能看得更周全一些,也看得更清楚一些。

  这段的探索肯定是没有成功,但是,没有成功的探索也有重要成就,也有积极意义。

  实践中的成就,在我看来主要是建立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具体说来,可以表现为这么四点:

  第一点,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当年特别强调要建立这样的体系,因为在他看来,我们是大国,大国就得有自己的重工业、装备工业。否则,你靠谁都靠不了,有钱也买不到。美国人不会卖给你。应该说,在毛泽东有生之年,我们这样的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也相对比较合理。1954年毛泽东说不能造的东西,很快从1956年开始就都能造了。

  第二点,“两弹一星”的突破。特别是原子弹,我们当年是在困难时期起步,独立自主地发展我们的尖端武器。陈毅元帅曾经讲过,哪怕我们穷得把裤子脱下来当掉,也得搞自己的原子弹。北京的一些顶尖科学家离开了家,到了西北戈壁滩,连家里人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1964年,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是了不起的成功。后来邓小平讲,没有“两弹一星”,就不会有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

  第三点,培养了很多人才。各方面的人才都有,有的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点,还有外交上的成功。主要是中美关系的突破所导致的整个西方世界跟我们关系的改善。中美两国从抗美援朝开始激烈对抗,对抗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泽东意识到事情有了转机。这个时候美苏争霸,而中苏到了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边缘。中美两国在对付苏联问题上有了共同利益、共同语言。所以,毛泽东抓住时机,导演了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没有同我们建交的情况下,居然跑来访问。这件事震惊世界,很多西方大国纷纷跟我们建交,整个西方世界跟我们的关系根本上改善。这就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前提。这些成就我认为都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笔精神财富。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的英模人物的名字。比如说王进喜,比如说焦裕禄,比如说雷锋,还比如钱学森、邓稼先等等。这些人为我们国家民族的强盛复兴,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几年我经常有机会去大庆,大庆的铁人纪念馆去了好几次,我对王进喜的事迹可以说很熟悉,但是每次去都受感动。王进喜为了拿下大油田,为了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他讲宁愿少活20年。王进喜仅活了40几岁,应该说少活的不只20几年。对这段成就,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否则不光有违历史的真实,而且也对不住当年的这一代人,对他们也不公道。
  另外,这个时期的探索,在理论上也有积极意义。这一段探索当中取得的一些积极的理论成果,为邓小平这些领导人所继承,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成了邓小平理论。再一个,邓小平等领导人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纠正,成了创立新理论、开辟新道路的契机。还有第三条更重要,那就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育了党和人民,包括教育了邓小平这样的领导人。现在想一想,为什么“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走出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他们总结了过去犯错误的教训,特别是“文革”的教训。大家知道,邓小平的经历很特殊,“文革“当中被打倒了两次。这样的特殊经历,在党内使他对“文革”教训的思考比谁都多,也比谁都深,我认为是大彻大悟。他后来讲过,没有对“文化大革命”教训的正确总结,就不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如果有时间翻一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想很容易发现这个现象。那就是邓小平爱谈历史,他的很多重要的基本的论断就是这个过程中谈出来的。比如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法制也不是社会主义,这都是他的基本论断。而且这些论断用的都是否定的句式结构。针对当年的教训,说这些东西不是社会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不应该是这个样的。再后来,又总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再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怎么样。我觉得邓小平理论可以说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谈出来的。几年前一位越南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起步最早?我们是1978年,越南是1986年,苏联是1985年。我就回答,就因为我们发生过一场“文化大革命”,这个所谓的大革命,使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头撞了南墙,撞得头破血流,把很多人撞醒了。所以,我们率先觉醒,率先纠正过去的错误。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来。所以,“文革”这个错误,我们看没有白犯,这个代价没有白付,换来了巨大的历史进步。

  所以,综合来说,这一段探索虽然我们走得很不容易,走得很艰难,犯过错误,付出过代价,但是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国家的历史上、民族的历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段落,这中间有成就,有教训。但是,我想无论是成就还是教训,对后来我们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全面地、理性地、公正地来看待这段历史,这才不会发生苛求于前人的问题,才不会发生割断历史的问题。

  这是我对这段探索的一些理解、感悟。
   (本文摘自人民网<党史知识大讲堂>栏目,主讲人谢春涛为中央党校教授)

    1. “四种危险”:党长期执政的安全警示
    2.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召开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3. 领航中国 扬帆奋进——献给中国共产党90华诞
    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选择,奋斗在复兴的征程上
    5. 建党以来农村政策回顾展在京举行
    6. 庆祝建党90周年学术座谈会召开
    7. 工人阶级是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8. 党史知识大讲堂: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
    9. 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纪念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召开
    10. 捷共主席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