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党的执政生命线 >> 媒体评论
南方日报评论员: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发布时间: 2013-07-19    作者:    来源:南方日报 2013-07-1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论保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既认真解决“四风”方面的问题,又注重通过强化理想信念、规范工作程序、完善体制机制,抑制不正之风。

  “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有鉴于此,数月来党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从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到以整风精神整治“四风”,从清退会员卡到国内主要网站设立举报专区等,都指向了消极腐败,而“四风”正是消极腐败的典型表现。毫无疑问,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必须切实解决“不以为然”的问题,切实解决“只说不做、虚晃一枪”的问题,切实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不搞变通、不耍花样,不折不扣改作风。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首先必须以改变作风为突破口,以直面“四风”这一具体问题为切入点。

  诚如胡春华书记所言,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结合广东实际,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以敢于亮短揭丑的态度、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纪条规,严肃认真地查找“四风”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认真加以整改。

  整治作风是标,要以此切入,敢于亮短,敢于揭丑,创造适应新情况的新制度,达到治本的目的。如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能标本兼治。加强制度创新,将转作风的积极成果固化为制度约束,这一问题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强化理想信念,才能使各级党员干部有效抵御不正之风的侵袭,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规范工作程序,才能让制度不会因个人的一己私欲与一时享乐而被加以利用;完善体制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成为一种硬性约束。以2002年开始在各地方开始陆续施行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为基础,中纪委正在拟定对包括“财产信息”在内的重大事项报告进行全国抽查的工作方案。目前,广东已经着手进行抽查试点工作,抽查的覆盖比例约为15%—20%。选择这一现实可行的反腐路径,标志着对官员申报的监督进入新的阶段,即以抽检的威慑力,代替现行“专案式”检查的疏漏,将所有官员的申报置于有效的监督下。从完善党内反腐机制、“建设廉洁政治”的角度,充分利用现行的申报制度并加以有效完善与创新,将形成对官员的切实监督。

  亮短揭丑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和群众信任度的必然要求。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亮短揭丑的气魄和勇气,切实解决“四风”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才能达至标本兼治的目标。

    1. 湖北日报评论员:整改要见实效
    2. 解放日报:聚焦“四风”问题的意义所在
    3. 人民日报评论员:紧紧抓住两个关键
    4. 辽宁日报评论员:聚焦“四风”解决突出问题
    5. 人民论坛:找对“群众”就能对准焦距
    6. 人民日报评论员:停建楼堂馆所 就是要“一刀切”
    7. 从党的历史方位探寻整治“四风”路径
    8. 中央纪委常委会作出部署 铁面执纪 纠正“四风”
    9. 领导干部要善于“照镜子”
    10. 王岐山:紧密联系实际 坚决纠正四风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